11月12日晚,广州亚运会开幕。图为开幕式表演《海洋之舟》部分。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新社广州11月12日电 题: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十宗“最”
中新社记者 沈嘉
最具匠心的序曲——珠江巡游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也由盛大的珠江巡游拉开帷幕。12日晚18点18分开始,珠江20里江岸成了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与广州市民互动的平台。
在不同地域特色的乐曲声中,45艘彩船在头船“南海神号”的引领下,沿江航行,从珠江广州段西水域的白鹅潭驶抵海心沙岛开幕式表演核心水域。作为开幕仪式前的主要创意环节,“珠江巡游”突出的是“起航”的文化主旨。
最开放的空间——海心沙
国际大型体育赛会的开幕式从封闭的体育场走向开放的空间,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伸张,是广州亚运会的一大创意。
之前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是把香港的维港作为背景,离岸边咫尺之遥的船是个小舞台,属于一次小规模的“开放性”开幕式尝试,为广州亚运会积累了经验。
从地图上看,举行开幕式的场地海心沙本身就像是珠江上的一艘巨轮,这也象征了广东开放先驱的精神。主会场建筑立意的初衷,是以海心沙岛为基地,运用看台、帆屏、水池、喷泉等建筑形象,打造时代巨轮、扬帆远航的意境。
最浪漫的元素——水
水是广州亚运开幕式最主要的创意元素,开幕式就是从珠江的一滴水开始。
在广州童谣《落雨大》的优美歌声中,开幕式的表演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情水到滔天巨浪。演员们用各种表演手段尽情展现水的魅力,表达水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呵护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最怀旧的乐曲——《落雨大》
充满童年记忆的广东民谣《落雨大》是开幕式文艺表演序篇中的曲目。对于占全球华人20%以上的粤语系者来说,《落雨大》是他们从摇篮里就开始听的歌曲。而对于其他华人而言,它也是乡情的浓缩,在开幕式上激发了强烈的共鸣。
最温情的时刻——大红灯笼升起百家姓
按照开幕式导演组的设计,当观众们在巨大的背景屏幕上看到中国书法写成的赵钱孙李等百家姓随着大红灯笼升起时,是全场最富感召力的时刻。
开幕式的张力仅有水是不足以实现的,还需要情感。打动人的场面包括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灯笼,也包括在文艺表演上篇第二节《海洋之舟》中男性和女性的互动:男人们在惊涛骇浪里搏斗,他们身后升起的是女人们的思念和牵挂。
最“给力”的高空表演——《白云之帆》
早在几次预演中,观众就反映《白云之帆》是亚运开幕式中最令人惊叹的一幕。在开幕式上,这个时长8分半的“空中飞人”节目确实令许多观众捏把汗。
由近1500名来自河南某武校的少林小子们分成两组,其中180人在巨大的背景帆屏上下翻飞,组合摆出和平鸽、海燕、雄鹰和游动的鱼等各种不同的画面。而地面1300多名少林小子则是拉线人,与帆屏上的“飞天小子”们紧密配合每一个动作。
这个节目被认为是整个亚运开幕式中足与北京奥运会“画轴”媲美的一幕,有多个创新之处:空中表演的规模最大;集体项目的技术难度最高;还是首次用威亚的技术形成立体的团体操表演等。
最惊艳的瞬间——焰火
和奥运会一样,在亚运开幕式倒计时阶段,焰火扮演了重要角色,广州塔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一个倒计时器,舞台一侧的大屏幕上播放倒计时数字“10”、“9”、“8”……“2”、“1”,与此同时,广州塔上的焰火,组成绽放的火红色木棉花——广州的市花,跟倒计时同步从下往上依次绽放,至最高处,迸开漫天烟花。
亚运焰火的燃放地点集中在海心沙东的猎德大桥和西边的广州大桥之间。焰火只在倒计时、宣布开幕、点圣火等几个关键节点使用。虽然范围大,但时间短,数量和规模都小于北京奥运会和世博会。
最大规模的市民互动——绿色一分钟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花城之邀》部分中,有一个环节名为“绿色一分钟”,它邀请广州市民共同参与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行为艺术。在城市的许多角落,参与的市民们各自把一盆绿色植物捧到露天的地方。
按照开幕式设计者的希望,在那一刻,整个广州能沉浸在绿色的梦幻当中,成千上万的家庭祈愿人类生命之树常青,共享地球绿色幸福家园。
最热烈的场面——运动员入场
在文艺表演后的运动员入场环节,现场观众毫不吝惜掌声,给予了45个参赛代表团近乎同样热度的欢迎。如果说观众们对除了东道主之外的团队还稍有“偏心”的话,那么可能是把更多的掌声给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华台北队的同胞们。
最神秘的“一号工程”——点火方式
令万众引颈的点火仪式将神秘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场内第一棒火炬手施“凌波微步”,踏水而来。主火炬是最后一棒火炬手通过中国民众过节时最喜欢的“放鞭炮”方式点燃的。自12日晚起,亚运圣火将持续燃烧至27日。
参与互动(0) | 【编辑:庄百万】 |
专题: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