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广州无人驾驶APM开通 市民体验12分畅行9站

2010年11月09日 10: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以下简称APM )昨日下午2时开通运营,截至昨晚8时结束运营共6560人次乘坐。南都记者从地铁公司了解到,APM设计定位为商务、观光线路,客流高峰预计在晚上及周末。

  站站直达观光购物点

  据了解,APM全程不分远近票价均为2元,与地铁换乘时需先出闸,再重新购票或刷卡换乘。APM开行完单程9个站点用时不到12分钟。昨日试乘的不少乘客发现,有的站点间行车时间不到1分钟。地铁公司介绍,A PM设计定位满足珠江新城核心区以及天河商圈内观光、购物、休闲需求,站点设置均靠近观光点、文化消费场所、商场购物中心,为方便乘客出行,部分站点间距离很近。南都记者了解到,距离最近的站点是天河南站与体育中心南站,距离不到300米。

  预计晚上周末客流最旺

  南都记者昨日走访发现,昨晚6时至7时,APM列车内客流较少,除就座乘客外车厢内只有十余人。地铁公司介绍,因观光、购物、休闲的定位,预计客流高峰会出现在晚上以及周末等市民休闲、购物出行的时段。

  此外,赤岗塔站因亚运安保要求至26日都停止服务,昨日,不少早早赶去尝鲜的乘客扑了个空。

  体验

  透过巨大玻璃窗,清楚看见隧道向远处延伸

  站在APM前端“像我在开地铁”

  南都记者昨日试乘看到,APM车厢两侧和头尾均设有宽大的玻璃窗,列车开行时隧道内的景象一览无遗。列车上设有紧急制动手柄、灭火器、重开门按钮等设施,地铁公司称此为实现无人值守后紧急状况使用,提醒乘客勿随意触碰这些设备。

  共两节独立车厢

  站在APM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看到隧道内信号灯、轨道、管线向身后飞驰,有乘客说“有了地铁司机的感觉”。

  无驾驶室的APM列车使乘客有机会正面看到延伸向远处的隧道。车厢两侧、头尾均有巨大玻璃窗户,是普通地铁车窗面积的2倍左右,可清楚看见隧道外情景。APM列车由两节独立的车厢连接而成,之间互不连通,但乘客透过两车厢连接处巨大的玻璃窗可看到隔壁车厢内部。

  座椅少以站为主

  APM每节车厢内只设4组座椅,乘车设计以站立为主;车内设计多个扶手,低的不到1米高的扶手,小朋友也能够方便抓扶。不少乘客觉得,APM列车开行时晃动比其他地铁线路明显。而线路进闸时投票、刷卡扣款,出闸自动开门的流程部分市民还未能习惯,许多人拿着卡在闸口,找不到感应器,在工作人员提醒下才直接出闸。

  无人驾驶遇火怎么办?

  南都记者昨日看到,APM每节车厢内设有两个灭火器,置于车门右手边底部墙内,以有机玻璃罩住。当发生火灾时,乘客可以打碎玻璃取出灭火。据介绍,灭火器取出后,后面的传感器会传送信号至中央控制人员,车内的摄像头将转向灭火器周边区域,控制人员就能了解车内情况。车厢内还设有乘客紧急手柄,其操作指引上称,行驶过程中拉出手柄会使列车在下一站停止运行,停车时拉出手柄会使列车在当前位置停止运行。APM列车车门左边的门柱上设有重开门按钮,当列车停靠在站台时,如遇紧急情况需重开门,可以此将单个门重开。地铁公司提醒乘客,列车上求助、安全设备是为远期实现无人值守的情况设计,目前列车上安排有监控员处理突发状况。非紧急情况下不可随意触碰车上设备。

  挑刺

  妇儿中心站:出站蒙查查

  昨日下午3时,准妈妈秦女士在A PM妇儿中心站出闸机后,对着出站指示牌发愁。指示牌只标注了路名,附近主要建筑名完全没有涉及。“如果标明附近主要建筑物的名称,认路就更方便了”,秦女士建议。

  歌剧院站:入口在哪啊?

  “请问,APM站在哪里啊?”昨日下午,广州歌剧院一带许多游客找不到APM入口。游客们反映,他们只看到A PM歌剧院站的路面站牌,却找不着入口。南都记者发现,APM歌剧院出入口建于花城广场内,形似天井,在广场内不易发现。而附近APM指示标志却立在了站口另一侧面。

  多站无扶梯:爬台阶吃力

  昨日下午4时,李女士一个人抬着1岁的宝宝和童车,在APM歌剧院出口爬台阶。因为没有扶手梯,市民在歌剧院站需要爬80级台阶才能从站厅到路面。“我觉得很辛苦”。

  南都记者昨日走访发现,APM线路黄埔大道、妇儿中心、花城大道等站点出口均未设手扶电梯。地铁工作人员称,待完善后或许会有电梯。 停服务站点:应屏蔽购票 昨日下午,准备坐A PM前往赤岗塔站的林先生坐到歌剧院站时突然发现到终点了。林先生没有听见站里广播提示海心沙、赤岗塔两站要暂停服务至11月26日。他说,购票时赤岗塔可点击购票。能不能将暂停开放的站屏蔽购票呢?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将考虑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