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聚集世界目光 媒体盛赞与诠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海峡论坛聚集世界目光 媒体盛赞与诠释
2009年05月20日 16: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海峡论坛已近尾声,这个大陆称之为基层民众、台湾称之为草根阶层之间的交流新平台,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关注,更是受到岛内舆论的赞誉。

  台湾媒体:扩大交流、加强协商是正途

  海峡论坛16日开幕后,17日出版的台湾各大媒体均进行了大篇幅重点报道。对于论坛讨论到的各项交流议题,媒体还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岛内相关主管部门,岛内各主管部门也都持积极态度进行了回应。

  针对绿营报纸《自由时报》以横幅标题称“海峡论坛蓝赶集 缘讽争先入彀”、并刊出题为“统战大拜拜”的小社论,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7日刊发评论指出:不仅“台独”媒体、“台独”团体极力排斥海峡论坛,连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下令其党职干部与党籍公职人员不得前往参加;但这种姿态完全阻止不了数千台湾民众前往福建,民进党对海峡论坛除了在亲绿媒体上惊呼哀鸣以及“锁党”外,完全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扩大交流、加强协商才是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共荣的正途。

  台湾《工商时报》19日社论对海峡论坛的几个成果进行了总结:一是建立了一个区别于国共两党与海协海基两会的“政策性”平台的民间交流平台;二是创造了一块两岸关系的“实验田”——海西;三是开启了一种多元化的两岸交流架构。此外,社论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海峡论坛应考虑在两岸轮流举行”、“尽早让经贸‘担纲演出’”及“海西建设计划包括其与台湾产业对接计划应尽快推动落实”等。

  港澳媒体:两岸已走向民间大交流新阶段

  香港中评社17日社评认为,海峡论坛与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达成多少具体合作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广泛民间交流与参与活动,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化解歧见,增进信任,增加共识;通过诸多经济议题的交流与讨论,扩大两岸经济合作的机会与空间,实现两岸经济的互利双赢与共同发展,造福两岸人民,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香港《大公报》18日刊登资深媒体人陈群的文章分析说;此次论坛构筑了一个新的大平台,而这个大平台又是基于三大新理念,即:“五缘”相通,民间主体新理念;不分党派,广结善缘新理念;区域发展,两岸特区新理念。

  澳门《新华澳报》18日评论文章则认为,海峡论坛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民间全面、深入大交流的普及型场合,标志着两岸交流已走向民间大交流的新阶段。两岸民间交往交流向全面及纵深发展后,历史上的误解得以化解,因政治等原因而形成的疑虑得以消除。感情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台独”分裂分子要拦也拦不了。

  海外媒体:两岸“全民交流时代”悄然来临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指出,作为迄今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盛会,首届海峡论坛再次启示我们:从草根到庙堂,总是打开两岸关系之门的钥匙。

  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19日评论指出,因为同文同种同根,因为都怀揣一颗和平的心,因为都珍藏一个复兴中华的梦想,一湾海峡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两岸民众拉得这么近。海峡论坛标志着一个更为广泛的、以基层民众为主角的两岸“全民交流时代”悄然来临。

  日本《新华侨报》18日署名文章说,海峡论坛的文化活动纷呈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和闽都文化等祖地文化的特色,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系起了两岸交往的情感纽带,或许成为两岸人民放下历史包袱、摒弃意识形态、全面深入交流的最好切入点。(赵静)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