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昔30年 焦仁和说处理两岸关系要掌握民心趋势
中新社台北12月24日电 题:看今昔30年 焦仁和说处理两岸关系要掌握民心趋势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杨程晨
在台北仁爱路二段明亮的办公室里落座,已离开公职18年的焦仁和先生微笑谦和,一身活力不似已年届七十。
1993至1998年,乃至更早一段时间,焦仁和是两岸交流往来的重要当事人。他与唐树备先生作为海基会、海协会商谈中的关键人物,数次“唐焦会谈”在历史中留下印迹。
30年前,台湾大陆籍老兵返乡探亲的呼声得以实现。焦仁和回顾,当局比较正式的内部讨论此前已展开。蒋经国先生一度让他们做幕僚工作,拟就大陆方面发出两岸统一的呼吁复信,但因蒋老夫人(蒋宋美龄)从美国纽约直接回复而作罢。
他说,那时我们已知道,两岸之间逐步开放是不可避免的,经国先生一方面讲“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但另一方面也强调时代在变、潮流在变。其晚年政策研拟是朝着开放的方向,内部就讲“不要完全考虑党派的利益”。
当1987年11月2日开放返乡探亲的决策公布,焦仁和说,他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一时间,许多老兵令人心酸、心痛的故事在那段时间大量浮现,很多过去不太被注意、被听到的状况为各界所了解,“也看到开放的方向是正确的”。
1993年,焦仁和转任台湾方面陆委会副主委,同年底出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直接参与两岸事务性商谈。
此后数年,两会协商工作的推进“举步维艰”,一个字一个字都费尽苦心加以推敲。焦仁和提到,他的前任邱进益先生就讲过——海基会是一个“没有明天的单位”,应尽快结束海基会的使命,促使两岸正式接触,“我们当时抱着这样的想法”。
不过,未及参与第二次汪辜会晤,焦仁和就转任它职、离开海基会,并于2000年辞去公职,主持自己的法律事务所、在大学任教。
回顾此后的发展,焦仁和说,2008年以前,两岸协商中断多时。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很快就取得难得的成就,有效解决了“三通”等影响两岸往来的长期问题。
去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一直处在僵局中。焦仁和认为,大陆持续积极推动民间交流往来,是明智的做法。改革开放以后,台湾很多人才、资金投入,希望大陆处理相关事务时更开放、更有保障。
他说,即使从民进党的立场上看,当前有些做法都不明智。两岸中国人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硬生生要将其切开,很多人感情上难以接受。
回看30年两岸关系,焦仁和说,双方往来、协商时而积极,时而僵持,时而有成果。但对照30年前那种紧张、尖锐对立状况,与今天海峡之间有那么多来往,从读书、工作到婚姻,“你说差了有多远”;包括统“独”、自我认同这样的问题,也不断在变化、起伏,处理两岸关系还是要掌握民心趋势。
近日《联合报》一项年度两岸政策民调引发各方关注,台湾民众的大陆印象明显改善。焦仁和说,对他来讲,这一点都不意外。
他表示,两岸还是要设法寻求共识。他并提到,在钓鱼岛、南海等议题上,两岸有必要也有空间合作。
多年来,焦仁和也在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专长的法学交流方面,2003年起他作为台方召集人,具体推动、主持了十届海峡法学论坛交流,探讨各种法律问题、为台商台胞提供法律保障。
从小喜欢中国诗词、小说和历史,焦仁和在办公室书柜里摆放的图书,多是《红楼梦》等章回小说。卸下公职后,他曾多次到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等地,看看以前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胜就在眼前,很高兴了却许多心愿,“不虚此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