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绿争相取悦“网军” 民意与民粹并存

2015年01月30日 09:4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
蓝绿争相取悦“网军”民意与民粹并存
“立委”杨琼缨举着“婉君”牌子进行质询(资料图)

  伴随着柯文哲效应,“婉君”(网军一词的谐音)大出风头,成为台湾党政界争相取悦的“美人”。先是“阁揆”毛治国请网络达人给阁员们补课,学习如何与“婉君”相处;国民党也放风表示,未来公职提名会引入i-voting(网络投票),重视“婉君”意见;蔡英文更因此被媒体逼问,不分区“立委”要不要请“婉君”来提名。本期对话台湾名嘴,台湾时事评论员钮则勋和世新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彭怀恩,与读者聊一聊台湾“婉君”那些事儿。

  “婉君”有刺民意与民粹并存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婉君”何以成为台当局和政党争相拉拢的对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什么?

  钮则勋:“太阳花运动”中,人们首次看到了网络的传染力;在“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在选举造势中也大量使用网络。“婉君”对35岁以下的青年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而国民党的宣传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彭怀恩:使用新媒体进行政治动员,动员力量远高于以往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政党力量,这是老一辈的政治人物都没有见过的现象。以往的社会运动,过去之后力量就散了,但网络力量却没有散去,他们成为了“婉君”,每天都还在网络上炒作,对台当局来说,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

  记:网络民意的特点是什么?政党和行政决策引入网络民意,是台湾所谓民主的深化还是碎片化?

  钮则勋:施政者可以把网络民意纳入参考范围,是一种进步。但吊诡的是,网络意见并不代表客观真实。网络传播有一种“沉默的螺旋”现象,声量大的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声量小的就越来越不敢发声。就像太阳花学运中,有很多的“懒人包”来解释服贸,它们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但大家看了“懒人包”之后就认为服贸是不对的。

  彭怀恩:网络民意也有不同的情况,它有民主性也有民粹性。民粹是情绪动员,民主是理性讨论,应该把网络民意导向民主理性的参与,深思熟虑地在网络公共平台上进行政策讨论,这样的网络民意才更有参考价值。

  i-voting有创意却难取代专业

  记:柯文哲上任后以i-voting机制遴选市府官员,其实算不上成功案例。在行政决策层面,i-voting机制究竟有没有现实意义?

  钮则勋:i-voting听起来确实很炫、很有创意性。但是我觉得在i-vot-ing之前,应该先把机关资料等充分揭露,让利害相关人都可以充分讨论,脑力激荡,这样网友们投票才不会只是凭借着刻板印象,才能提高精准度。此外,如果投票结果比较接近,那么也要有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了解输的那部分人的意见,让输的人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记:毛治国最近召集“阁员”进行网络特训,引入网络思维,能否真的改变马英九上任以来,当局在民意沟通上存在的问题?

  钮则勋:就表面上讲,确实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内阁”成员们想要倾听网友意见,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马团队以往做得比较不够的。应该把“婉君”的意见当成参考,让他们了解政策、完善政策。但真正的决策,还是要依赖“政府”的专业性,并以此为主。

  出发点虽好不宜迷信“婉君”

  记:政党在公职提名时引入i-voting机制,您有什么评价?

  钮则勋:i-voting可以当成是一个评价管道,是有它的意义在的,也能突显政党对网友的重视。关键在于i-voting在整个提名时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这部分值得商榷。此外,也要注意有没有人恶意灌票。

  彭怀恩:纵观世界各地,有像奥巴马这样善于利用网络的政治人物。但还没有用i-voting产生政治精英甚至领袖的案例。在正常的选举中,民众可以通过候选人的文宣、演讲和面对面沟通等方法了解候选人,但网络中缺少这样的机会,网友并不能深入地了解候选人。

  记:政党的公职提名,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已经引入了电话民调。现在如果引入网络民意,会不会有更多问题出现?

  钮则勋:政党透过网络管道倾听民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党意和民意之间有落差,应该重视民意是不是值得被党意所接收,毕竟倾听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但如果之间的差距过大,那么党意也要跟民意进行沟通,双方取得最大公约数,让民意了解党意,也让党意吸纳更多人民的心声。(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