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远方有多远:从两岸服贸协议在台被不同解读说起

2013年07月04日 10: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远方有多远?一片阿里山的青心乌龙茶叶,清晨从沾满露水的枝头被唤醒,经过萎凋、浪青等手续烘焙成茶,一周后靓照在淘宝上被“拍”下,坐着海轮或者打上“飞的”,运往大陆千里之外的某个城市。

  它的主人——台湾茶商“茶样子”是一家经营高山茶的百年老店,老板娘刘怡洁刚和几个伙伴组团去深圳上了三天淘宝培训课。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触及“电商”,她打算抢进今年要上线的淘宝“台湾馆”,让自家的台湾好茶在大陆走得更远更顺。

  “大陆网络购物市场那么大,早几年进就好了。”刘怡洁说。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十余天,虽未生效,话题却几乎家喻户晓。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出租车司机听到记者的大陆口音,主动搭讪“你们知道服贸协议吗?”我回答:“知道啊,您怎么看?”他沉默许久说:“还不是大陆人要来抢饭碗。”

  一边是“进军市场”的喜悦,一边是“抢饭碗”的担忧,服贸协议在台湾的“民间印象”出现巨大反差。记者在参加一次产、官、学界代表和业者对话的“ECFA服务贸易协议商机论坛”时,也遇到类似的场景。

  有旅行业者放言“将迎来第二个春天”,电影工作者表示“开了一扇门,给大家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也有美容业者忧心“市场已经饱和,大陆会低价竞争来分杯羹”。

  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说过,很多有关服贸的讯息都是错误传播,比如中药批发早在2009年就已开放,这次开放也没有涉及零售业,因此不会有北京同仁堂大举来台的情况。

  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马绍章则总结了两岸服贸协议被强行冠以的“五宗罪”:“开放陆人就业”、“市场进入障碍”、“过度竞争”、“人才流失”、“重启协商”。

  他表示,开放陆资不仅不会冲击就业市场,反而因陆资雇用台湾人增加就业机会。而台湾服务业是饱和市场,陆资获利空间很小。相形之下,大陆服务业是成长中的市场,对台湾业者的利益相对更大。开放大陆市场,让台湾优秀人才去发展,人才活水才能不断产生。

  一个有利于两岸互利双赢的经济协议,却被民进党炒作成了政治议题。服贸协议签署后,他们在立法机关上演“全武行”,瘫痪表决议事,并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传播恐慌、疑虑气氛。这让人不仅想起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时,也曾在立法机关遭遇“杯葛战”,并被绿营泼以“大陆廉价农产品向岛内倾销”“台湾500多万人将失业”各种脏水。

  然而ECFA生效两年来,“创造就业、提高薪资、农民受益”“为台湾经济注入强心针”“成果有目共睹”……红利已是“看得见摸得着”,唱衰谎言不攻自破。

  初入7月,台湾持续高温,潮湿憋闷,徘徊不去的还有难以突破的“闷经济”。“两岸服贸协议这一步没有稳健踏出去,封闭自大的话,难免‘闷经济’更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WTO中心副执行长李淳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服务业占台湾GDP逾7成,就业人口近6成。据台湾当局评估,如果两岸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将使台湾实质GDP增加0.57%,带动内部投资增长2.97%。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在受访时就坦言,现在岛内对服贸协议的批评是“见树不见林”,协议对台湾绝对是“短空长多”。

  “企业心存恐惧,既失去斗志又不敢迈步掌握机会,如何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诚如台湾《经济日报》社论所言,远方有光明,何妨“溯洄从之”?何况有ECFA的先例,服贸协议要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或许并不太远。(记者李寒芳 裴闯)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