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是由台湾一群人士于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民进党自成立起,不断鼓吹“住民自决”等各种“台独”倾向的决议,至1991年通过“台独党纲”。成立初期的民进党热衷于街头运动,后来越来越强调“体制内斗争”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台湾各项公职选举。
民进党在1992年底台湾地区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1997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后取得了全台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吕秀莲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民进党成为台湾地区“执政党”,2008年5月20日再度成为“在野党”。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开明宗义地表明,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而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目前仍不脱“台独”色彩。该党纲的第一部分即“基本纲领--我们的基本主张”,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
近年来,民进党又通过一系列决议文,掩饰、修正党纲中赤裸裸的“台独”主张,如1996年,民进党提出《新世纪的台独纲领》,声称“台湾独立不一定以‘台湾’为国家的名称”,“民进党执政不必也不会宣布独立”,“‘中华民国在台湾’也可以接受”等;1999年民进党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又提出“台湾已经现实独立”,“目前国号是‘中华民国’”等新论调。2008年10月20日,民进党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一项新的决议,使“台湾前途决议文”等涉及“国家重大问题”的决议文,在效力上等同于党纲,从而标志着民进党开始正式“尊重‘中华民国’宪法”,无意再追求“更改国号”、“宣布独立”。不过,这不等于民进党放弃“台独”立场,因为民进党仍然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仍然回避、否定“九二共识”。除了“台独”内容外,民进党的党纲还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推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政策、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培养“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以及推行“和平独立”的“国防外交”政策等。
派系政治在民进党内表现得特别明显。从“党外时期”开始,就有“公政会”和“编联会”两股势力在较劲。民进党成立后,党内又形成“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两大派系。1996年3月“大选”失利后,“美丽岛系”逐渐没落瓦解。民进党内的主要派系有:“正义连线”,是陈水扁1992年初创立的;“福利国连线”,谢长廷、张俊雄都属该派系;“台独联盟”,是海外“台独联盟”1991年返台后集体加入民进党而形成的派系;“新潮流”系,该系以纪律严明而被称为党内“一支正步走的军队”,龙头人物有吴乃仁、邱义仁、洪其昌等人;“新世纪办公室”,以民进党大老张俊宏为首。民进党的派系斗争,主要表现在政治路线之争和党内资源的争夺。
民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必要时也可经中执委决定或全台5个以上县市党部书面提议召开。“全代会”的主要职责是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审查中执委的报告,选举或罢免中执委委员等。而中执委作为常设的最高权力中枢,设置委员31人,并由除党主席(党主席为当然委员)外的30人互选出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1次。此外,民进党还设置一个由11名委员(委员由“全代会”选举产生)组成的中央评议委员会,其主要职权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民进党中央党部下设“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民进党在台湾地区各县市都设有地方党部,负责地方党务工作。
截至2009年,民进党统计数据显示该党党员458551人,年轻党员所占比例是台湾各主要政党中较高的。在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得票率超过国民党,取得89席次,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但在2005年12月的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彻底失败,退守浊水溪以南。2010年台湾五大都会选举后,民进党拥有6个县市长,执政版图局限在台湾南部地区。在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遭遇创党以来最严重挫败,113席“立法院”席次只取得27席。
由于“立委”选举惨败,陈水扁辞去党主席一职,由谢长廷任代主席。在2008年3月22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谢长廷、苏贞昌落败,民进党于5月20日以后下野。在2008年5月18日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中,前台当局“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击败“独派”大老辜宽敏,成为民进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该党目前历任党主席包括:江鹏坚、姚嘉文、黄信介、许信良、施明德、林义雄、谢长廷、陈水扁、蔡英文。
2011年4月27日,民进党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民调公布,蔡英文在民调中胜出,和搭档苏嘉全代表民进党角逐选举,11月23日,两人到台湾选务机构正式完成候选人登记。(据中国台湾网资料更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