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问题专家解析中共对台政策:五策略 四启示

2011年07月08日 15: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题:辛旗解析中共对台政策:五策略四启示

  中新社记者 路梅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创未来。

  对此,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专门提到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对台工作的高度重视。

  辛旗说,面对新世纪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策略有五个特点:

  一是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首要任务;二是提出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三是开辟两岸政党交流新渠道,重新启动两会制度性协商机制;四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促进两岸交流,使台湾人民真正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建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力量,参与两岸的繁荣发展;五是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营造和巩固一个中国、反“独”遏“独”的国际环境。

  回顾党中央对台政策演进历史,辛旗指出,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既定的战略目标,将其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并且始终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启示一: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辛旗指出,党中央几代领导人始终从国家强大和民族强盛的高度来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既要有耐心,又不能无限拖延。因此每一届领导人都在当时客观历史条件下将对台工作向前推进,逐步形成了“一纲四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发展等一整套中国未来统一的制度设计,对统一后的台湾地位作出了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

  启示二:灵活运用和、战两手策略,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非和平方式。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为,都应该坚决反对”。辛旗指出,针对“台独”、外国势力干涉或岛内将发生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时,国家有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实际上,武力后盾、军事手段为和平统一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这是毋庸置疑的。

  启示三:坚持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作为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因素。

  辛旗强调,要把大陆的经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调整、人民生活改善、教育水平提高都列入两岸统一所参照的坐标。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台湾问题不单是统一问题,还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民主程度、文明水平的提升和国家的现代化。

  “要把解决台湾问题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连在一起,”辛旗指出,不能否认台湾的中国人曾创造的经济奇迹、台湾走向现代化的经验,也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的统一过程,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民主、文明、现代化的一次伟大征程。

  启示四:积极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及两岸之间的商谈,持续推动各种交流。

  辛旗说,我们欢迎与台湾岛内主张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界进行对话,也希望台湾民众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中央对台政策的基本立足点。辛旗表示,希望通过两岸经济、血缘、社会的融合,使台湾人民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能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辛旗指出,台湾的历史遭遇较为特殊,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日本窃据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我们要理解台湾的悲情和弃儿心态,也理应在政策上予以回馈,在政治上、未来的谈判中予以考虑,在统一过程中要予以照顾。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传承者,有这个气魄和胸襟来帮助台湾同胞解开历史心结、卸下历史包袱。台湾同胞的悲情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悲情是一致的,我们要弥合历史伤痕,共同走向光明前景。

  中共建党已满90周年,展望未来,辛旗强调,解决台湾问题要“把握主题、构建框架、反对‘台独’、逐步统一”。

  他表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要理性、和平、耐心地营造条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现阶段的解决两岸民生问题,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到下一步文化协议的签订,再到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定,要有规划地构建框架、稳健推动未来解决问题的政治安排。(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