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争了45年,台湾驻香港机构“中华旅行社”终于更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这则消息5日成为不少岛内媒体的头版头条。有评论称,台湾驻港机构一直被迫使用“中华旅行社”这个“怪异名称”,现在更名为过往敏感的台港关系画下句点。还有人猜测,台湾驻港澳机构的更名是为两岸将来互设办事处铺路。
常被误认为一般旅行社
据《经济日报》5日报道,“陆委会主委”赖幸媛4日宣布,台驻香港、澳门机构“中华旅行社”与“台北经济文化中心”分别更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不仅地位、功能大幅提升,驻港澳人员也可享有驻外人员优待,“包括免征薪俸税、合理居留期限、视业务需要进入机场港口等禁区接送台湾官员和贵宾等”。同时,港澳政府也将在台设办事机构。
《联合报》称,这标志着三地“官式直通车”的开始,即三地办事处可与对方政府部门直接往来。《中国时报》称,过去45年来,“我驻港机构挂着‘中华旅行社’招牌的心酸委屈终于得以洗刷平复”。1949年后,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共政权的西方国家,香港在英国殖民之下成为两岸对峙的政治与谍报最前线。1956年,英国治理下的香港殖民政府(港英政府)两名职员在“双十国庆”拆除某大厦外墙悬挂的“双十徽牌”,结果引发香港民众上街集会抗议,与警方发生冲突。英国政府为避免两岸政治对立引发的类似冲突再度发生,强迫台驻港机构使用“中华旅行社”的商业机构名称,不得再使用官方名称,以对应中国大陆在港核发签证的中国旅行社。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获得首任特首董建华承诺将提升“中华旅行社”地位,但其名称始终未变。赖幸媛直言,45年来“中华旅行社”常被误认为民间旅行社,香港事务局局长也被称为旅行社总经理,“无法表现政府派驻机构的事实”。
两岸关系改善的副产品
《联合报》5日分析认为,台港澳三地就互设官方机构一直较劲,如今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北京的推力起了关键作用。文章说,香港回归后,港澳政府受“钱七条”之限,视台港、台澳关系为雷池。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发表了《香港涉台问题基本原则与政策》,简称“钱七条”,规定香港与台湾进行的官方往来、商谈、签署协议和设立机构,属于两岸关系范畴,须报北京批准,“这次香港和澳门与台湾互设机构,整个过程北京隐身于后”。“中央社”称,两岸实现直航后,香港逐渐被边缘化,“在北京的默许下,终于促成了驻港机构得以名正言顺的美事”。《中国时报》也称,台湾驻港澳机构同时宣布更名,除台湾强势推动磋商外,两岸关系改善是让香港敢于接受台湾提议的关键。
岛内反应强烈。“陆委会”称,这代表台湾和港府彼此获得“官方往来”的尊重和待遇。前台湾驻香港代表郑安国猜测,北京似乎有意将台港关系作为两岸关系试点,此次更名“必然也是港方得到北京首肯,甚至是北京授意。因此,此事对两岸关系的意义之重大,远甚于对台港关系的意义”。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这不只是台港澳官方关系显著提升的里程碑,未来两岸以港澳关系为参照基础进一步协商互设办事处问题,也不无可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者叶明德也称,这是两岸关系大幅改善的副产品。
亲绿的《自由时报》5日援引相关人士的话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两岸接下来将碰触相互设办事处的政治谈判阶段,有无可能在马英九此任期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对此,赖幸媛称,“一码归一码”,两者不可相提并论,目前完全没有规划。5日,马英九竞选连任办公室发言人称,驻港澳机构正名是两岸关系改善下的“和平红利”,也是彰显“国家主权”的明证,更是10年前时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想要而不可得的成果,“务实处理两岸四地关系,我们能,你们为何不能?”
台湾向香港争取免签待遇
台港澳互动一直很密切。统计显示,去年台湾赴港旅游达230万人次,香港来台旅游64万人次,占全港人口10%。台湾去年赴澳门旅客66万人次,澳门赴台4万人次。
据悉,台湾目前正向香港积极争取免签待遇。《经济日报》称,已获得特区政府口头承诺,可能在“大选”前实施。而根据台港澳磋商内容,驻港机构更名只是第一步,未来台“陆委会”、“经济部”及“观光局”在港人员将合署办公;而香港驻台办事处除旅游服务外,将加强经贸、投资及政治事务协调磋商功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