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趣话两岸词汇差异

2011年06月30日 1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30日电 在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正式实施之际,上海市台办网站刊载文章,通过一名从事涉台工作者多年的亲身经历,点评两岸词汇差异。作者认为,只有正视两岸词汇的差异,才能真正了解两岸文化异同。

  文章摘录如下:

  有许多文友经常喜欢问我:你从事涉台写作这么多年,如何理解两岸文化异同?面对如此复杂的提问,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有独到见解:只有正视两岸词汇的差异,才能真正了解两岸文化异同。

  时光虽流逝了近20年,但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入台采访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时入台的上海记者极少,岛内邀请方对此十分重视,专门安排了张先生与曾小姐协助我。

  第一天的采访连跑了3个部门,先后专访了5位重量级人物,直到晚上十点才腰酸背痛地回到下榻饭店。三人在饭店咖啡厅刚入座,张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掏出纸与笔向我提议:“明后天我们还有更繁重的采访任务,要不我们现在就好好检讨一下。”一听此话,我顿时傻了眼,辛辛苦苦按照事先谈妥的路线图采访,究竟哪里犯忌需立即“检讨”?看着我莫名惊诧的模样,张先生也一脸茫然,似乎在说: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难道你听不懂吗?还是曾小姐机灵,她先前曾来大陆好几次,瞅着我俩大眼瞪小眼地在演“双簧哑剧”,忍不住抿嘴笑起来,便一语道破天机:“看来这就是两岸长期缺乏交流产生的误会。张先生所说的检讨,指的是双方需认真总结,决不带有任何贬义内涵。”听了此话,我与张先生才恍然大悟,仰头对视,大笑不止。

  细数两岸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差异真有不少。比如说上海爱称“出租车”为“的士”,可走遍台湾,南北皆称“计程车”。台湾人很实用地把数学领域的“计程”两个字移用到了日常出行,巧妙将公里计算数与价格结合起来,一听就明白,而“出租车”虽直白,却少了那么点趣味;港式洋泾浜英语“的士”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在岛内用语中,由英文译音而演变的词汇俯拾皆是,如“作秀”,大陆称“表演”;“迷你”,大陆意谓“袖珍”、“摩登”;“酷”即“前卫”、“时尚”;“巴士”,指“公交汽车”。“捷运”这个外来词也是台湾创意翻译。据说可能是因为当初台北第一条地铁路线既有地下段,又有地上段,说“地铁”似乎不全面,讲“轻轨”有点怪怪的,结果就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捷运”。

  台湾日前开放大陆同胞赴台“自由行”,快速检视两岸最常用或常可见的词汇差异很有必要,历数日常点击率最多的有:关节——关系、情势——形势、提升——提高、营造——打造、愿景——前景、硅谷——矽谷、便当——盒饭、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窝心——贴心、奥步——阴招、透过——通过、传人——继承人(或接班人)、回响——响应、残障——残废、公车——公交车辆、机车——摩托车、厘清——分清、豪雨——暴雨、积体电路——集成电路、桌球——乒乓球、凤梨——菠萝、雪柜——冰箱、福祉——幸福、化妆室——厕所、飞弹——导弹……

  在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由于近年来海峡两岸人员密切往来及文化交流日趋热络,上述不少的台湾用语现今大陆同胞不但能懂,而且大江南北的报章书端纷纷追新采用,说“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还真恰如其分。(周天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