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布局消费股窗口正在开启 消费股有望重获青睐

2014年08月28日 10: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短期来看,消费股对融资客的吸引力有望逐渐增加。一方面,经济数据不佳,周期股的上行动力弱化,非周期消费股有望重新吸引资金关注。另一方面,市场尚存二次上攻契机,而从历史经验看,医药等消费股在二次上攻阶段往往存在超额收益。分析人士认为,结合当前环境以及行业景气度,医药生物、休闲服务、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四大消费领域内的两融标的股值得重点关注。

  消费股有望重获青睐

  7月下旬反弹以来,大盘周期股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但是随着经济复苏预期降温以及短期涨幅过大,此类股票的投资吸引力正在逐渐降低;与之相比,弱周期的消费类股票却正在迎来更多资金关注的目光。

  本周三,沪深股市呈现企稳反弹的格局,沪综指在2200点上方窄幅震荡。不过,从低迷的成交量看,当前投资者参与行情的愿望已经较一个月以前大幅降低,两市大盘本周以来也持续呈现调整格局。

  导致场内资金谨慎情绪显著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复苏预期的大幅降温。从7月宏观数据看,1-7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从1-6月的17.30%降至17.00%,拉动经济最重要的马车明显减速;与此同时,消费和出口数据也难以带来显著提振。从中观层面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从6月的9.20%,回落至7月份的9.00%。更为重要的是,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只有3852亿元,即使考虑到季节性因素,信贷规模也出现了大幅跳水。在7月宏观数据普遍低于预期之后,8月汇丰PMI初值又仅仅录得50.30%,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而且创下近三个月新低。一系列差于预期的经济数据,令投资者产生了经济复苏已经结束的猜测,而经济复苏恰恰是支撑本轮市场反弹的一个重要逻辑。

  较为低迷的经济数据显然给周期股带来了不小的调整压力,却令消费股的市场关注度逐渐提升。一方面,如果反弹行情因为经济悲观预期而夭折,那么无疑周期股将成为市场抛售的重灾区,而消费股的避风港特性也将随之彰显;另一方面,如果在流动性和政策预期的支撑下,反弹行情仍能延续,根据历史行情经验,在后续的二次上攻中,消费股较周期股能够更大概率的体现出超额收益。

  融资关注度有望提升

  从融资融券市场看,8月26日,沪深股市融资余额达到5063.26亿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显示两融投资者对与后市行情仍然相对乐观。不过,此前融资过度向周期股的倾斜隐含了一定的风险。在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融资客加仓消费股的时机逐渐成熟。而在具体标的股选择上,分析人士提出了两条思路:一是更多关注周期属性较弱的消费股,二是重点参与近期融资净买入力度较大的消费股。

  首先,行业上优选弱周期消费股。从两融标的股的行业属性看,有大量个股带有消费特征,但结合当前的经济预期以及行业自身景气度,不少消费股并不安全。比如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品与经济周期关系过度密切,又比如纺织服装等行业虽然经济周期属性不强,但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相对而言,医药生物、休闲服务、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四大行业的需求更具刚性特征,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也更低。

  这其中,分析人士建议重点关注医药生物和农林牧渔板块。对于医药股来说,其几乎从未缺席过历史上任何一次中级反弹中的二次上攻行情;而对于农林牧渔板块而言,其行业景气度不仅正处于从底部回升的有利阶段,而且农业股也往往上演“弱市暴涨”的好戏,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其次,在具体个股上,建议重点关注近期融资净买入额大幅增长的品种。8月20日以来,沪深股市运行节奏明显改变,大盘“换挡”期的融资变动往往透露出投资者布局下一阶段行情的思路。统计显示,8月20日至8月26日,在前述四大消费板块内,有17只个股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了500万元。其中,恒康医疗、亚盛集团、复星医药、云南白药和中青旅的融资净买入额最大,分别达到了1.88亿元、1.56亿元、1.52亿元、1.51亿元和1.24亿元,从中不难看出当前融资资金布局消费行业龙头股的思路。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