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审批制难废除 保存“壳”价值
自去年11月之后,新股IPO一直处在暂停状态,何时开启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近期报道看,IPO重启不仅难在时间的选择上,更重要的是卡在有关新股改革的措施上。
今年6月7日,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正在对《意见稿》进行完善,将适时发布实施。不过,在6月下旬证监会组织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向各大券商透露,社会对《建议稿》征求意见反响积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核权还在证监会、发行条件修改没有涉及、发审委制度没有改动。新股改革制度迟迟未获批,估计与这三个方面有关。
上述三点问题其实就是一件事——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是否需要控制。所谓的“审核权”、“发行条件”及“发审委制度”,其核心就是对新股发行进行“审批”,其目的就是要控制新股发行的数量和节奏。
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度难以废除的关键,在于二级市场的价格是扭曲的,只有坚持审批制才能维护二级市场的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的扭曲,表现在大盘蓝筹股定价偏低,而小盘股的定价偏高或严重偏高。截至今年9月6日,深圳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是32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51倍,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平均市盈率是11倍。股票的估值水平与流通盘的大小高度负相关。即使在上海主板市场,小盘股的估值水平也是很高的,流通盘在2亿股以下的股票的平均估值水平和深圳中小板的估值基本一致。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小盘股的估值与定价一般明显低于大盘蓝筹股,而我国正好相反,其根源在于我国股市存在“壳资源价值”。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壳公司的价值平均为10亿元左右。要维护“壳资源价值”的存在,就必须维持其“稀缺性”,如果放开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壳的稀缺性就不存在了。同样,为了维护“壳资源价值”的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建立退市制度,亏损的公司经过重组后立即可以成为一个优质的公司,股价出现飞涨,只有让该故事不断重复才能维系投资者对垃圾公司的信心。
假如废除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则股市定价机制将重新改写,垃圾股将“血流成河”,投资者当然面临巨大风险。从投资者分布看,散户投资者对垃圾股的投资占主导地位,受损失的将主要是这些为数众多的散户投资者。从市值分布看,占总市值60%的蓝筹股的股价已经处在低位,落实退市制度不仅不会对这些股票的价格形成冲击,反而可能刺激蓝筹股的上升。但占总市值近40%的小盘股的数量众多,有2000多家,如果实施退市制度,这些股票的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有些股价甚至会出现超过50%以上的下跌,投资者将出现较大损失。
这就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自股市建立以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反复了近十次,每次改革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真正的难点就在于此。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尹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