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国是论坛2024年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月18日下午,中国新闻社在京举办“国是论坛:2024年会”,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经济,共商国是,探讨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经济议题,解读新鲜出炉的全年经济数据,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建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分享到: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0 18:00
    1月18日下午,中国新闻社在京举办“国是论坛:2024年会”,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经济,共商国是,探讨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经济议题,解读新鲜出炉的全年经济数据,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建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17
    魏晞: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又一次相聚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魏晞。从2016年10月中新社国是论坛首次和大家见面以来,我们已经在一起进入第8个年头。近8年来,国是论坛举办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论坛、研讨会100余场,今天的年会,更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相聚。在此,感谢所有新老朋友的关注与鼓励、信任与支持。(摄影:赵文宇)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19
    魏晞:
    现在,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论坛的重要嘉宾。他们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杨伟民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张军扩

    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吴晓求
    中央党校主讲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 韩保江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 涛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张晓涛
    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黄 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 赵 波

    以及主办方代表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 张明新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 俞 岚

    现场还有很多长期支持我们的传媒协会和媒体伙伴,欢迎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 官建文
    华夏时报副社长 马婕
    同样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微博、微信、抖音、知乎、B站、百家号、快手的平台伙伴们,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也感谢所有到场的60余家媒体和企业合作伙伴们。

    马上进入今天论坛的第一个环节,现在有请,中国新闻社总编辑 张明新,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34
    张明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新年伊始,我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与此,共同参加“国是论坛:2024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新闻社,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35
    张明新: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全球经济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逐步实现复苏。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昨天出炉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这一增速不仅高于3%左右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按可比价计算,2023年中国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平稳复苏的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动力源。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要增强信心和底气,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摄影 崔楠)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35
    张明新:
    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始终关注并努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自2016年以来,中新社已经成功举办了百余场国是论坛,围绕领导人重要活动、重大经济政策、重要经济社会热点等内容,持续聚焦中国经济领域重要议题,已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公信力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
    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邀请到多位来自各领域的权威专家,探讨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经济议题,解读昨天刚刚公布的全年经济数据。我们期待与会嘉宾分享真知灼见,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建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今天是腊八节,是寓意丰收、吉祥的节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借此次国是论坛的举办,预祝大家龙马精神、龙行大运。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36
    魏晞:
    感谢明新总致辞
    在今天主旨演讲环节,我们请到三位重要嘉宾。
    首先有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0
    杨伟民: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参加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4年年会。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去年的经济数据,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在这个时候中新社举办这次论坛,瞄准中国式现代化,探讨当前的经济形势,建言经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很有意义的。(摄影 崔楠)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2
    杨伟民:
    下面我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个题目做个发言。
    第一,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党的二十大以及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课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随后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就是“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首次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这个命题或者说任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就是时机、力度和效果,2022年党的二十大表述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化工作成效的标准。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增强宏观经济取向一致性等等。
    我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治理,并明确了一些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学好、运用好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及促进长期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3
    杨伟民:
    第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宏观经济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任务。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当然也就涉及到宏观经济治理。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3
    杨伟民:
    第三,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平衡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出现边际异常,均衡就会被打破,再平衡就要付出代价。近年来在某些领域的经济治理中出现了一些任务和指标一刀切、层层加码,治理方式单一、简单,只顾一点不顾其余,分解谬误和合成谬误,长期目标短期化等现象,这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当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养猪肯定会带来一些污染,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后一些地区一度划了大量的禁养区,2018年猪的在栏数是4.4亿头,到了2019年就下降到3.1亿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包括2020年初的时候猪肉价格也是很高的,当然非洲疫情也有一些关系。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4
    杨伟民:
    再比如2021年9月,全国不少省区市火电发电量相比8月都出现了负增长。当然缺煤和高煤价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完成能耗双控,不少地区开始拉闸限电,导致经济下行。此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预期转弱,2023年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内生动力还不强,包括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预期偏弱,这是讲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困难等等,也同经济治理当中某些方面的时、度、效把握不无关系,所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针叫先立后破。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4
    杨伟民:
    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对市场而言的,而是对政府的经济治理而言。经济发展当中的立新与破旧是永恒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动能与旧动能、新技术与成熟技术、新产品与老产品、新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等的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如果在新的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淘汰旧的,那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减速。中央提出先立后破,就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经济治理当中要遵循规律,尊重市场,处理好与旧、立与破的关系,不能依本部门本地区的认识而盲动。总之,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不仅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对当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5
    杨伟民:
    什么是宏观经济治理呢?我以为宏观经济治理就是政府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通过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区域政策、市场监管、就业和收入分配政策等等,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实行引导、调节和管理。宏观经济治理的主体是政府,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也就是市场与政府关系意义上的政府,治理的对象就是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等。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下面我简单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47
    杨伟民: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各项目标任务,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不仅经济发展要靠市场配置资源来实现,生态保护、生态环保、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等,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制来进行规范,并辅之以经济政策引导市场的资源配置。就当前而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采取放的方针,要充分相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市场能解决的就要交给市场。(摄影 崔楠)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50
    杨伟民:
    第二,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什么叫更好呢?我以为一是政府应在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时机要及时出手发挥作用,二是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依法,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依法,政府的经济治理也要依法。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52
    杨伟民:
    第三,坚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把握好各项目标、各项政策、各项手段之间的平衡,要把握好治理的时机、力度、效果,防止用力不均,方向相扭,顾此失彼、合成谬误、下猛药或者强刺激。多目标平衡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生产安全、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之间的平衡;三是把握好目标间的主次。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53
    杨伟民:
    多目标并不是一样高,总是有首要和次要,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对高质量发展也要全面认识,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是高质量发展;同样,没有数量也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为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有发展,也就是有GDP的增量,然后再看GDP的增量是不是实现了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减少等等。如果没有GDP的增量,就谈不上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因为没办法验证,也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不是空泛的,而是可计量、可检验的。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54
    杨伟民:
    第四,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是多样化的,但各项政策必须保持一致性,增强协同性。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 中新网报道
    2024-01-18 14:55
    杨伟民:
    第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是要尽可能减少指标,不应通过设置指标的名义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二是要区分指标的属性。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预期性指标是不能够层层分解的,因为它是预期的,只是一种引导,不是约束。约束性指标则是在预期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职责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约束性指标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的,不是用约束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不应该随意扩大约束性指标的范围,并压给各地方,层层分解。
  • 加载更多

相关直播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