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高端论坛

当前位置:中新网 > 新闻直播

分享到:

数字时代,网络信息内容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议题,邀请网络名人、互联网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网络作家等,深入交流探讨网络优质内容创新创作现状与前景,为积极构建健康、有序、多元的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4 20:24
    数字时代,网络信息内容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议题,邀请网络名人、互联网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网络作家等,深入交流探讨网络优质内容创新创作现状与前景,为积极构建健康、有序、多元的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和力量。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09
    主持人:
    欢迎各位来到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高端论坛。我是主持人艾诚。
    今年的大会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此,对主办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表示感谢。
    回顾互联网发展,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如何催生了新的动能,如何重塑新的数字新生态,如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带着这些议题,我们今天盛邀在座的互联网界嘉宾一起坐而论道。本场论坛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由大公网协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作为联络单位。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10
    主持人:
    接下来我为诸位隆重地介绍一下莅临今天现场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先生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先生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先生
    今天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高端论坛的现场高朋满座,也期待着各位携手共进,让我们遇见更智慧的未来。欢迎各位与会嘉宾。
    接下来热烈掌声有请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先生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10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发表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11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发表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13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发表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14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发表致辞。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43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今天演讲题目是“网络内容与青年:无限可能”。互联网本身发生剧烈变化,可以看到年轻人的作用越来越被凸显出来,青年人在互联网文化中的效应,他们和上几代人所运用的互联网平台有所不同,他们要求既是一种流行文化,也要求相互之间的社交功能,青老年群体形成一种同代人的接近的趣味和爱好,把这种趣味和爱好在观看和互动中得到更多展开。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43
    张颐武:
    对互联网的新特性和功能不断开掘,其实是这种新的平台所代表的文化形态的特点,这里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发展碎片化、趣味性展现,这种展现有三个特点:
    第一,短视频开始大规模流行,开始变成非常重要的形态,短视频具有高度片段性,要在相对应短的片段中吸引人注意力,让短吸引人,有很多让受众吸引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呈现在网络中间,形成很多新的形态、变化。年轻人不断刷屏形态来汲取资源,这种刷屏必须在适度范围之内。
    最近很多推出对青少年,尤其对少年和儿童这种有效限制和管理,这都是必要的。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44
    张颐武:
    第二,有生动表演性,这种表演性在瞬间凸显某种戏剧性在全球年轻人互联网文化里面都出现了非常具有表演性,表演性不一定是专业人士,是年轻的业余爱好者,很多参与者,大家共同构筑新网络空间内容,这种内容参与,积极、有趣形态表演,大量短视频里面用最短的状态,创造出很多又爽又萌让人开心一笑的内容资源,这些内容资源所呈现出来是非常丰富、多样网络文化的形态。
    第三,强烈的互动性,社交功能非常强一方面是大家在观看,观看同时也参与大量的屏上发现有无数评语,通过社区大家互相产生共同的文化创造,文化的可能性重要的方面,互动交流可能也是互联网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45
    张颐武:
    在交流中间年轻人获得自我的认同,获得了群体的意识,获得了自己和社会之间新的关联方式,大家重视互联网,重视新的短视频等新趋势发展,这个方向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此可以看到,短视频文化具有强烈的青年文化的属性,持续有大量内容赋能,全球不同地方的青少年都在通过短视频,可以看到各个地方的年轻人,不光中国年轻人,中国年轻人在里面起到非常重大作用,全世界各地都在用短视频分享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他们的经验,分享他们的创造。
    另外,短视频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对年轻一代有高度黏着力,成为日常使用关键平台。以年轻人为中心发展,就是向整个社会拓展影响力。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52
    张颐武:
    这些变化都是给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带来很多新现象、新变化,通过这种变化可以看到短视频这里面有值得注意的概念,跟各位去探讨。最近经常在探讨大家都知道95后Z世代,这样一批人是XYZ,1995年之后跨世纪出生的一代人。
    他们在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里面发出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形态,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想象力,在全球互联网里面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一代人就是经常说的所谓网生代,他们的影响、作用是互联网原生一代,前面世代的人都是通过学习进入互联网,他们就是靠着自己完全与互联网同样成长和互联网一起发展的人。
    Z世代在全球引起高度重视,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经验对于整个世界影响最大。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是成长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他们有广阔视野和更多的选择。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53
    张颐武:
    中国Z世代的人工作时常也不一样,第一份工作平均时常只有七个月,生活方式是前几代人难以比拟的,有更广阔全球视野,对社区事务有更大兴趣。很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通过对传统文化强烈兴趣,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创造,把国潮文化融入短视频中,形成积极正能量,他们有强烈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让社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
    中国年轻一代人对社会看法比原来一代更温和、积极,对社会认同感表达是互联网内容最积极一面,人们更容易跟他们沟通,意味着他们声音更多被社会需要、听到,对于更活跃、更多样社会的期待和要求正在更多展开。可以听到年轻在互联网里发出正能量内容的声音,可以回应这些声音,这是美好的时刻,希望这些充满正能量,充满活力在各种平台上展现给我们的声音,可以给我们展现了更灿烂,更美好的中国,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09:54
    主持人:
    谢谢北京大学张教授的分享,铿锵有力,相信年轻人的无限可能性当下在新传播环境中,对于新闻工作者如何让人们群众更好了解硬核新闻的真正的价值,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个解决的,如何让传播从无限到有限,从地域到全球,从一维到多维的变化中,新闻工作者应该有什么担当,接下来有请张扬带来分享,如何让正能量变成大能量。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04
    新华社记者张扬:
    大家好,我是张扬,新华社张扬工作室负责人。去年12月份新华社成立了张扬工作室,这是新华社第一个社级个人工作室,“立足国社、瞄准青年、清新表达、拓展流量”是工作室的定位。“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这些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片子承载的是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新闻报道的现场,这些内容多次在微博、B站等平台上了热搜热门,获得了青年受众的一致的喜爱和好评。在新媒体平台上取得这样的传播效果,除了要坚守国社新闻报道的高标准、高品质以外,还需要找到“破圈”的方式和技巧。下面就跟大家简要分享一下我和工作室在创作上的心得和体会。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05
    张扬:
    一、探寻和青年受众在情感层面、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的共通点、共鸣点、共振点,在交流中互相感知,在互动中传递信息,寻求最大心理趋同维度上的同心圆。请大家看一个片段,这个片子是工作室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专题片,主题是载人航天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这个片子播发以后反响非常热烈。这个片子主题是讲奋斗的,记录的是航天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奋斗姿态。奋斗是个非常重要的选题,但是奋斗是大家听了很多,所以不容易做出新意的选题,拿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想怎么才能让新媒体上的青年受众入耳入心,经过讨论和策划,最终我们从年轻群体对于航天员生活训练的探秘心理,他们对于梦想的探究和对未来的憧憬。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05
    张扬:
    对暖心感人细节故事的同理心展开叙述。从我的个人视角作为切入,我们这里既有独家航天员水下训练的震撼画面,又有航天英雄的心路历程,同时还有温暖的有人情味细腻的女性视角。片子发出之后,在很多平台收到大量观众留言、反馈,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篇写了七八千字手写信的照片,作者是广西一位高三女孩子,她当时在信中分享她之前学习压力很大,有一点点轻度抑郁,但是看了我的报道之后她觉得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变得更加阳光、开心,她还说尤其在看了《奔向星辰大海》以后对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希望以后可以考到北航,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除了这封信外,我们还有很多后台网友的评论留言,作品引发了大家对于坚持职业理想,不要躺平,青春要奋斗的讨论。我们秉承着跟青年受众产生情感的连接,始终在探寻和青年受众的共通点、共鸣点、共振点,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能够达到与年轻受众群体心理上的最大的趋同。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07
    张扬:
    二、通过两个变化、三个有机结合形成既有个人特色IP的柔性输出,也提升青年受众接受度和互动率。
    在完整的片子里呈现了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万人大礼堂等当天大会的6个核心场景,录制了三段现场即时内容,这个片子大家可以感受到和传统的大型会议现场报道是不一样的,平时都是站在那里播报,但是这个是一直做交流、分享,尤其最后的画面我一边走一边说,这样的互动带来了非常多的和青年受众的交流。
    这种方式并没有让我们工作变得轻松,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是其实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更高了。首先时效性要强,内容要非常地严肃、完整、准确,同时还要兼具叙事可看性。在这次两会和去年两会的时候我一共做了11条Vlog,这11条Vlog在全网播放量达到2.2亿。不单让大家看到了台前幕后,还了解了国策民意,同时感受到了国计民生。有一条微博留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第一次看完整个Vlog,也是第一次像追剧一样追一个Vlog。如果大家爱看我们做的时政新闻,这点真的特别让我们开心,这是一些两会期间的热榜。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08
    张扬:
    这是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用马拉松解说的方式模拟南水从南边到北边的过程。我们还有一个演播室我自己连自己的方式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这个整体呈现方式是用新媒体感很强的创意文案,插入流行表情包视觉元素,辅助一些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让这种传统的演播室的播报形式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兼具可视性和知识点,让人印象深刻的信息传播载体。
    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媒体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内容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深度衍变,受众审美价值取向、信息接受心理也随之产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既是时代之需,也是作为央媒记者的使命所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新媒体平台上,我还是一个“初学者”,我的工作室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我在新媒体平台的账号影响力也还有限,如何打破体制壁垒“破圈”而出的路途也充满未知。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诚挚希望能跟各位多交流、多合作。
    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1-09-27 10:25
    主持人:
    太棒了,通过更多新鲜活泼的方式去传达民意,去分享国策,为了更好的国计民生,我们要给张扬点赞,给更多的新闻工作者点赞,接下来时间有请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这位朋友来自毛里求斯,在中国温州工作常达13年,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她自愿成为志愿者,接下来有请苏玛,她是来自于一家医疗中心,有请!
加载更多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