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南安江农校: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从此诞生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1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场】见习记者 尹柳清

  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安江农校,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生活和工作了数十年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完好地保留了当年杂交水稻科研教学工作时的教室、教案、试验台,以及袁隆平先生生活居住的宿舍。恰逢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也来到了安江农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拾忆这段杂交水稻横空出世的岁月。

  【解说】距今已有80余年办学历史的安江农校(今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尽管教育教学职能早在21世纪初,就已整体搬迁至位于怀化城区的新校区,但仍有十余位科研人员坚守在此,继承袁隆平“愿天下人都有好饭吃”的愿景,从事杂交水稻高品质研究。也正是得益于此,老教室、老实验室、试验田等安江农校有关杂交水稻研究的老教学科研设施完整地保留下来。

  【同期】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中心主任 谢军

  正是在这片试验田,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带着他的学生,发现了一株水稻的天然不育株,从此开启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景。

  【解说】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中心主任谢军说,这株水稻的发现,意味着攻克杂交水稻的难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此后,袁隆平带领安江农校的同学们扎根水田,南繁北育,开始了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漫长追求。

  【同期】袁隆平的学生 宋泽观

  这个图片就是袁(隆平)老师和李必湖老师,在做温汤杀雄试验。这个是温度计,这上面是温度计,下面是温汤、温水,把稻穗放到温水里面浸泡10分钟,把它的雄花通过高温杀死,然后再让正常的花粉给它授粉,这叫做人工温汤去雄杂交。

  【解说】袁隆平的学生宋泽观回忆,在安江农校从事杂交水稻攻关的日子里,他和同学们每天都在袁隆平的指导下,下到试验田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尽管条件艰苦,但总能在袁老师的幽默和科研突破中,收获快乐和喜悦。

  【同期】袁隆平的学生 宋泽观

  每天下午去雄,上午授粉,每天忙个不停,顶着太阳跑,都是三十(摄氏)度到三十六七(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坐在田里晒太阳,你看累不累。

  【解说】袁隆平的助手、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李必湖则笑道,袁老师冬天不喜欢在棉衣外面套外套,他上课时又习惯直接用袖子去擦黑板,因此每个冬天他的棉衣袖子都被擦得油光锃亮,被学校的教职工戏称是最“油渣”(不注重仪表)的人。

  【同期】袁隆平的助手、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 李必湖

  他生活上随便是“油渣”,但是他的工作还是很认真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解说】随着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领衔下的安江农校师生多年来的坚守,在往后数十年中不断结出硕果,安江农校也被誉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同期】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中心主任 谢军

  从今天来看,我们作为全国的文保单位以后,会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来感受杂交水稻研究的那一段岁月。同时,也为我们种业创新,就是端牢我们中国人的饭碗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徐志雄 邓霞 尹柳清 湖南怀化报道

责任编辑:【刘湃】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