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丁肇中等科学界“大咖”共同献智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5月20日至23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国内外大咖云集。

  【解说】今年已87岁的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以“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的体会”为题作主旨演讲。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带来诺贝尔奖颁发历史上第一次中文演讲。

  如今来到大湾区科学论坛上,他再次用中文作报告。超过30分钟的演讲,丁肇中梳理了从1965年“测量电子半径”到最近“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AMS)”的现代物理五个实验。丁肇中说,中国科学家在AMS实验既往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而未来,中国科学家也将在AMS升级中承担关键性的任务。

  【同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我的大多数实验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理由是实验没有物理意义,第二是实验极其困难,不可能成功。每一个实验我们都发展新的仪器,让实验成功。实验的结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的体会是,中国有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能力和经验,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知识作出重要的贡献。我的最后一个体会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解说】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在主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香港理工大学不仅重视基础研究,也重视应用研究及创新创业,做跨学科研究最终是要真正贡献社会。他提到,香港理工大学最近在规划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研究院,希望能把基础科研的力量和成果对接到中国内地产业与市场,继而推动国家的科技发展。

  【同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锦光

  最近在规划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研究院,我们已经跟无锡签了一个,明天会跟我的老家温州的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约,还有其他城市正在探讨过程中。我们希望对方提供空间设备和科研经费,我们来提供高端人才、成果和知识产权。我希望通过这样,把香港理工大学的基础研究贡献给国家的科技发展。另外我也希望大湾区的11个城市能成立一个共同的研发基金,就是我们有问题要解决的话,最好的团队在哪里,经费就去哪里,也希望大湾区能共同建立一批大湾区实验室以及大科学装置,加强交流。

  【解说】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老龄化研究的趋势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提出跨领域、跨地域和跨界别三个“跨越式”合作。

  【同期】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三个“跨”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第一个是跨领域的合作,第二个是跨地域的合作,第三个是跨界别的合作。通过这三方面,我们可以一起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老龄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付出力量。也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建立了港科大(广州),就是希望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训练跨学科的人才。

  【解说】在本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海内外院士,以及国际组织等围绕当下全球科技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分享成果、增进共识,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

  记者 何俊杰 广州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