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陈连山“大话春节”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节日氛围也日渐浓郁。民间文化专家、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山将作客中新网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春节年俗文化的相关问题。访谈中,嘉宾还将对“恐归族”、春节假期是否该延长、“寡妇年”等热点话题进行进行解读。
 
文字直播
  • 主持人:2010-2-10 14:29
    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中国新闻网新闻大家谈视频访谈,春节近在眼前了,回家过年已成为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记忆,无法抹去。春运、抢票、恐归、情人节、庙会、寡妇年这些关键字扑面而来,如何读懂这些和春节有关的词汇?而今年春节和情人节又是在同一天,当民族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狭路相逢,我们的一些传统习俗会不会消失呢?今天我们特地请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博士来到演播室,和我们一起聊聊虎年春节这个话题。欢迎陈教授来到演播室。
  • 陈连山:2010-2-10 14:29
    谢谢,各位网友下午好。
  • 主持人:2010-2-10 14:31
    陈教授,说到春节自然免不了要提春运,有人认为春运几乎造就了一个世界纪录,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最长的人口迁徙,在40天左右时间里有20多亿人次流动,几乎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有评论认为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象征着春节在人们心中至高的位置,您怎么看春运的?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 陈连山:2010-2-10 14:31
    我先扣扣字眼,严格讲我们春运不能叫做迁徙,因为在文化学,人类学,或者是社会学研究里面,我们的术语把迁徙是定义成人群,或者是个人长期地移居到某一个地方长期生活才叫迁徙,我们春运只是短时间旅行,回到家乡去过一个节,然后马上就回去了,不是在家乡长期生活的。所以这个不能叫迁徙,只能叫长距离人口移动。
  • 主持人:2010-2-10 14:32
    长距离,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您怎么看春运的呢?
  • 陈连山:2010-2-10 14:36
    春运是一种社会现象,当然它的内在发生原因,是因为我们最大节日春节,有一个要求就是全家团圆,全家团圆在一起共同欢度最大的节日,所以它是中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是坚持认为这个春运的发生,来源于我们现代化的运动。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比现在更加要求春节团圆,比现在要求得更严,你必须回家,现在有的人还可以不回家,过去不行必须回家,可是古代人那么强调团圆,但是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发生春运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祖祖辈辈,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都生活在一个村庄里面,就是一个地区,他回家团圆不用走很远的路,根本不需要长途旅行。但是自从搞现代化城市以后,出现高度发展的现代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财富,乡村人进城打工去赚钱寻发展。可是我们城市发展又不够发达,刚刚开始,他需要劳工,但是他又无法给劳工提供足够居住的地方,提供比较便宜的房子,房价太贵买不起,所以造成他的家跟他工作的地方完全分离了。等到团圆的时候,他必须从工作地回家,过完节团圆完了再离开家回到工作地,这样就造成了春运,这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间,城市开始发展,但是又没有足够发展,很尴尬的状况下出现了这种春运的现象。我想以后,等到我们高度发展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 主持人:2010-2-10 14:36
    回家过年,是传统习俗,回家是亲情的交流和人际沟通。其实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大的城市打拼,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现在没有办法回家春节,这一群人可能被称为恐归族,这也是近期在网络上比较热的词汇,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 陈连山:2010-2-10 14:36
    我今年刚刚看到这个词,恐归族,但是这种心态我是体验过的。
  • 主持人:2010-2-10 14:37
    您也经历过?
  • 陈连山:2010-2-10 14:37
    对,我离开家,我老家是洛阳,到北京来读书,后来在北京工作,每年到春节的时候,也面临着回家的问题,回还是不回,要回买火车票很难,火车票很贵,到时候还要付30%,连这个票都买不到,还从黄牛党票贩子那买高价票,花钱更多。然后距离又很长,非常劳累,这些原因都可能使我们害怕回家。所以恐惧这个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也经历过。但是其实恐归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有几个方面,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原因,比如票价太贵了,票不好买,这些问题,这种客观方面的原因,这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交通,更好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这种情况,给城市里建更多便宜的房子,让工人买得起的房子房价别太高,把他家里的父母孩子都放在城市里面跟他共同生活,这样他根本不需要,他团圆就地就团圆了,不需要再往农村跑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这是政府要解决的客观原因。主观方面也有一些原因。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时间长了,那么你外面生活环境跟家乡是不一样的,你习惯了这边的生活环境,你再回到原来那个环境里面你会有点不适应,很多亲戚朋友一年不见了,甚至几年没见,见面不知道说什么,会有点尴尬,但是春节团圆之后还得给亲戚朋友拜年,你不在家不去可以,但是在家不去面子过不去,可是你又不大熟了,说话说不到一起了,有点疏远了,尴尬,你害怕那种尴尬,你不大会跟他交际了,这样害怕,有点交际恐惧症。因为你不熟了,跟生人打交道多少有点怕,了交际花,是职业天性,咱们比不了那个,一般人多少有点恐惧,说害怕回家。当然这种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够发达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现代化刚刚开始进行,人们离开自己的家乡之后,你在新的环境适应了,跟家乡的联系就很疏远了,大家双方都不太适应,你不太会跟家里人打交道,不会跟他们打交道,你不大熟悉了,家里人可能觉得你进城待了一段时间,他跟城市之间也有距离,所以双方沟通有困难。如果这个沟通困难慢慢克服了,你就不用再害怕回家了,这个事情以后会慢慢解决。
  • 主持人:2010-2-10 14:42
    我们网上有一些很传统的网友问您,如果春节不归了,是不是算是不孝顺,说春节恐归族是80后的一种悲哀?您刚才提到大部分是城市跟农村之间这种差距,但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二级城市,从小城市到了大城市,回家也会很困难。
  • 陈连山:2010-2-10 14:44
    这个事,我估计你可能指的某一种人,他在小城市他挣了一些钱,按习惯必须回家团圆,春节回家团圆了,要把钱交给父母,但是自己不愿意交,说他不孝顺,大概指这样的。这个事得从两面说,按传统的观念,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成人以后挣了钱是应该交给父母的。因为你会挣钱了,要孝顺父母,你要把钱再交给父母来赡养父母,给父母花,这是传统的观念,所以父母们可能本着传统观念要求子女,你挣钱不管多少全交给我,再需要我再给你发,可能是这样的。但是话得说回来,还得从子女这个角度来谈,他们是随着现代化潮流离开乡村进城市的,他出门很辛苦,在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存了这点钱,他挣了这些钱他对这些钱有一定的支配权,这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我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回去全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落着,他心里也很不平衡。所以这事要解决,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得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考虑考虑,父母别和孩子要得太狠。
  • 主持人:2010-2-10 14:44
    不回去也是不孝顺的表现。
  • 陈连山:2010-2-10 14:45
    别对他要求太高,挣钱全交给你,别这么要求,因为社会毕竟已经变化了,不变化他没有办法给你挣这么多钱,你适当克制一下。子女别想挣钱完全是个人的,你父母还是培养你了的,交一点钱也是很正常的,双方都退一步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孩子不用太担心钱的问题,给父母交一部分,他没有这么多心理负担,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孝顺不孝顺关系不太大,而是发展的需要,年轻人独立性越来越强了,他要求对自己创造的财富有支配权,所以双方都要尊重对方,不能光想着自己。
  • 主持人:2010-2-10 14:46
    刚才您说恐归有很多种原因,有人问,您是否认为应该通过一些举措,让这种不能回家的人不再恐归,也能和家人一起共度春节?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通过一些举措,让这些人觉得过春节回家不是这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 陈连山:2010-2-10 14:47
    因为我们最大的节日这样一个要求,要求回家团圆,如果他不能回家,那么对这个不能回家的这个人,他的心理是会有很大伤害的。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政府,一个关心民众生活的一个政府,是应该想尽办法来帮助人们克服这个困难,尽量减少人民的痛苦。应该有措施。
  • 主持人:2010-2-10 14:47
    有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 陈连山:2010-2-10 14:49
    长期措施就是彻底解决城乡二元对立这种结构,让城市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条件,提供他支付得起的房子,给他足够的工资,让他能够养活,把他的父母,他的孩子都安排在他身边,这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城市既然需要他来劳动,你应该给他提供足够的报酬,让他有房子,有生活条件,这是长期的一个措施,这样之后可以解决恐归的问题,他根本不需要归,他就地就团圆了。这个太长远了,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房价问题现在都解决不了,短期的就是你尽量发展,长期还有一个方面,刚才我讲到,一个发展城市,让城市提供更多的住房,另外一个发展农村,让农村本身迅速发展起来,让农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他也不需要长途旅行回家团圆,这个可以解决。短期措施就是尽快发展,把交通事业搞得更好一些,把票贩子彻底消灭掉,这样之后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恐归的问题,他买票很容易了,票价又不贵了,他就没有借口不回家了。这样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 主持人:2010-2-10 14:49
    说到春节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当地,在北京这边有庙会,近期圆明园也宣布要举办皇家庙会,引发各界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利用民族伤疤在赚钱,您认为圆明园这样一个机构是否适合举办庙会?
  • 陈连山:2010-2-10 14:50
    庙会是很重要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庙会是个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节日要长期的保存下去,没有经济力量的支持是不行的,所以庙会其实是一种经济活动,在商家推动下可以让节日过得更加热闹,更加幸福,更加有气氛,这是对节日有很大推动力,庙会是很好的,所以现在各地庙会发展,我们难以想象的规模那样大,非常好。至于圆明园为什么,能不能搞庙会,适不适合搞庙会,我觉得这事得两面来说。那个地方是英法联军破坏过的地方,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一个伤疤,确实是如此,可是我们不能把那个记忆老放在过去,眼睛老扭头看过去。我们过去那有伤疤,这个地方就永远成了伤心之地,不能有变化,老得把它保持原样,这样我们历史负担太重了,而且实际上现在圆明园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园,是大家娱乐的地方,娱乐享受的地方,里面可以划船,可以散步,有小桥流水,是娱乐场所。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娱乐场所。那么那个地方搞描绘也是一种娱乐,也是对我们文化一种发展。为什么搞那个娱乐就可以,搞这个娱乐就不可以,这个话也不通。所以我觉得他要搞庙会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要那么苛求。
  • 主持人:2010-2-10 14:51
    说到即将到来的虎年,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说今年是寡妇年,所以有很多人说寡妇年不宜结婚,各地就出现了很多新人赶在春节之前结婚的这种现象,不知道您知不知道这个寡妇年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 陈连山:2010-2-10 14:52
    这个里边的原因,我询问了一下,所谓的明年可能是寡妇年,他是有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是什么呢,说是明年没有立春,好像没春天,所以不适合结婚。
  • 主持人:2010-2-10 14:52
    就是寡妇年。
  • 陈连山:2010-2-10 14:53
    然后下一步推论是寡妇年。
  • 主持人:2010-2-10 14:53
    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
  • 陈连山:2010-2-10 14:54
    我研究民俗的,我得先找他的根据,他的前提是明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一查确实没有。为什么呢?咱们立法是一年有12个月,完全按照月亮的变化周期,正月十五一定是月亮圆,个别年有13个月,加闰月,如果有13个月的时候,咱们春节就会退到2月份,在阳历的2月。但是这个立春是我们传统立法里面一个阳历部分,里面包含一个阳历,就是24节气,立春是24节气中的一个,立春的日期都在2月初,那么如果你前一年阴历年是13个月,这一年的长度就会进到2月,这样他一进到2月,像今年一直到2月13号还是算去年,这样就把2月4号那个立春那一天就占去了,所以去年就是成了有两个立春,然后明年就没有立春。但是没有立春怎么就会推理说这是,这是立法问题,科学问题,我们立法问题造成明年没有立春,但是从科学上完全可以解释的现象。这个现象没有什么神秘的,可是老百姓为什么说没有立春就不能结婚,我研究半天。
  • 主持人:2010-2-10 14:55
    很多人问您是不是寡妇年不能结婚。
  • 陈连山:2010-2-10 14:57
    对,为什么没有立春就不能结婚呢,其实不光虎年没有立春,是所有没有立春的年都不适合结婚,民俗我研究过这个,我就思考里面推理逻辑在哪。我发现春天的春字在古代象征爱情,象征男女结合这么一个季节,没有立春,就意味着这一年没有爱情,没有男女结合,当然就自然而然推理出不适合结婚,他有他的推理逻辑,这个我能够理解,因为春天象征爱情的,所以古代有这个说法。到3月这个季节,阴历3月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是人们爱情欲望得到发展,古人为了让人们能够释放掉这种压力,阴历3月的时候,跟别人私奔的人国家一概不管,这段时期可以私奔,那是古代,春天跟爱情关系很大,没有立春好像就没有春天,就不适合结婚,这个逻辑上能讲通。但是这是一种民俗的说法,跟科学没有关系。
  • 主持人:2010-2-10 14:57
    但是还是有一定道理。
  • 陈连山:2010-2-10 14:58
    不是科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禁忌艺术,有些事可以做但是规定不能做,这个禁忌它有它的道理,有它好玩的地方,如果生活都是平平淡淡,任何时候都可以结婚,好像结婚太不正式了,现在弄出一个禁忌,大家伙很严肃,显示你对结婚很在乎,很重视,这是好处,但是不要太迷信。但是有一点我推理不出来,不适合结婚,那无非就是,或者如果结婚违反这个禁忌要么死丈夫,要么死老婆,这两种都有,但是偏偏推理出死丈夫,没有推理出死老婆的,这个推理很不完整,所以我觉得这里面道理,我估计讲述的人他的推理大概哪个地方,逻辑上漏了一根弦,推理错误。
  • 主持人:2010-2-10 14:58
    所以才叫寡妇年。
  • 陈连山:2010-2-10 14:59
    我觉得这个推理不严谨。
  • 主持人:2010-2-10 14:59
    还是有一定道理。
  • 陈连山:2010-2-10 14:59
    推理出不适合结婚是有逻辑的,但是这个逻辑不足以推论出寡妇年,因为有可能推理出鳏夫年,死老婆不是死丈夫。
  • 主持人:2010-2-10 15:00
    还是虎年不适合结婚,不惜寡妇年不适合结婚。说完寡妇年,可能今年春节还让我们比较关注就是因为它是春节和情人节在同一天。
  • 陈连山:2010-2-10 15:00
    2月14号。
  • 主持人:2010-2-10 15:00
    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狭路相逢,我们中新网在之前做了一项调查,我给您念几个数据。74.2%的网友认为春节比情人节重要,50.6%的网友选择在家陪父母,有31.1%的网友则选择带恋人见父母。您怎么看待今年这碰撞?两者可以并存吗?
  • 陈连山:2010-2-10 15:01
    当然可以,两种立法都有,既有传统的农历又有阳历,主要活动是阳历,但是文化活动是用阴历。今年碰巧春节比较晚,正好挤到2月14号,我一直有一个期待,什么时候中国节日跟洋节日打一架,因为现在大家老说洋节冲击中国节日,中国节日马上要完了,但是它俩没真正打过一次。今年打起来了,我觉得挺好。
  • 主持人:2010-2-10 15:01
    谁会胜呢?
  • 陈连山:2010-2-10 15:02
    打的结果我觉得好像还是春节力量比较强,绝大多数网友选择陪父母,56%。
  • 主持人:2010-2-10 15:02
    对,情人节的洋味会冲淡春节吗?一些年轻人他可能会弱化春节吗?
  • 陈连山:2010-2-10 15:03
    不大会,当然有个别人他觉得情人比父母重要,那个可以理解,因为年轻人嘛,出去活动了,不在家,初一这天要离开家到外面去。但是我的印象里面,我的老家河南,河南洛阳那个地方过春节,初一不出门的,初一拜年只在家里面拜年,不出门。
  • 主持人:2010-2-10 15:03
    还不扫地吧?
  • 陈连山:2010-2-10 15:03
    对,扫地可以的,但是不能把垃圾倒出去。所以初一不出门,这一天出还是不出,对于我家乡的人来讲是一个大考验,是能够作为一个实验来参照的。究竟春节能不能战胜情人节,看他出门不出门,他不出门了,那肯定春节力量还是比较强,如果他出门跑出去了,多数人跑出去见情人去了,那证明传统要垮了。
  • 主持人:2010-2-10 15:04
    我们拭目以待。我们2月14号拭目以待。
  • 陈连山:2010-2-10 15:04
    到时候看看。
  • 主持人:2010-2-10 15:04
    有人认为春节文化各种民俗活动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与现在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不协调,我们春节文化代代相传,必须取西方洋节之精华,补春节之不足,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 陈连山:2010-2-10 15:04
    我不同意,在学界有一种声音比较强,就是觉得我们春节主要是农业社会。
  • 主持人:2010-2-10 15:05
    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节日。
  • 陈连山:2010-2-10 15:06
    形成的一个节日,我们春节现在这种有点衰落的这样一种境地,是不是春节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了,是不是这样造成的,他们有这样一种担心,有这样一种忧虑。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呢?所有的这种古老民族,他们的主要节日一定都是古代就形成的,古代时候多数都是农业社会,西方现在够发达了,美国发达,英国发达,法国、德国发达,可是他们最大的节日是什么呢,是圣诞节,圣诞节就是耶稣基督他的诞辰日。那个时候耶稣基督他是什么民族,他是什么社会,他是犹太人,犹太人也是农业社会,他们那个西方最发达的西方社会,他们最大的节日也是农业社会形成的,他不是适应农业社会的吗,当然也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为什么他适应农业社会的东西,到了比我们发达那么多还继续这么热闹,甚至还影响到我们,不但自己不死还影响到我们,这就证明跟这个节日适应不适应,农业社会的节日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完全是两回事,人家也是同样古老的东西到现在还能适应,我们现在程度还没有,我们现代化程度比人家差多了,我们不适应,这个逻辑性不通。
  • 主持人:2010-2-10 15:06
    那还有专家认为,他说现在传统节日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一个原因是中国节日太沉重,又富含教化意味,缺乏狂欢式,享受式的节日。有人建议传统节日要寻找更娱乐更轻松的方式,您觉得有没有这种必要?就是这个节日不要太沉重,春节又要回家,又要带自己一些积蓄,给父母带礼物,很沉重,能不能以享乐为主,狂欢式的?
  • 陈连山:2010-2-10 15:07
    我们有这样的节日,我们后来社会演化,把这一部分给掩盖了,我慢慢来讲。人类的节日是有两类的,一类是教化色彩比较重的,一种是娱乐的。包括西方,他圣诞节是很严肃的,是完全教化的,是从小要培养每一个人的基督教思想的,为什么圣诞节放在第一大节,要求人们崇拜耶稣,他那个教化比我们还厉害。还有一类是玩的,像狂欢节,西方有所谓狂欢节,这是玩的。咱们中国没像西方那么极端,我们是教化里边有一些娱乐,娱乐性的节日里边也多少有一点教化活动,但是大体也是符合跟他们的趋势差不多,有一类比较强调教化,有一类比较强调娱乐,像春节,春节这天你要祭祖,你要拜年,这是比较严肃的。你得尊敬父母,你得孝顺父母,虔诚拜各种神仙。但是春节有娱乐的,放鞭炮不是娱乐?平常不让放。正月十五是娱乐,娱乐色彩非常强的,正月十五跟春节有点关系。但是我们还有一个节主要是娱乐的。
  • 主持人:2010-2-10 15:07
    什么节?
  • 陈连山:2010-2-10 15:08
    中秋节。
  • 主持人:2010-2-10 15:08
    也是家人团聚,也有很浓厚的传统色彩在里面。
  • 陈连山:2010-2-10 15:08
    吃月饼,晚上就出去玩,去赏月。跟教化关系不大,娱乐性比较强。为什么大家觉得不够热闹呢,包括娱乐性强的还有刚才前面说的元宵节,可是我们老觉得元宵节乐得不够。
  • 主持人:2010-2-10 15:08
    不够狂欢。
  • 陈连山:2010-2-10 15:09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元宵节古代是非常热闹的,过去小姑娘,讲三从四德,不让出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管得很严,可是一年有一天允许她出去逛,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去看灯,看游行,有狂欢游行,我们古代有的。六朝,北朝史里面讲了说,当时化妆游行,人们装扮成妖魔鬼怪,到街上乱逛,大家一起游行很热闹的。我小的时候,现在其实有些地方还有呢,我小时候洛阳还有,湖北、湖南很多地方到现在还有,就是狂欢游行。帆船,高跷,河蚌精,也是妖怪,还有舞狮子,都上街游行,农村村民都穿上自己表演的服装到城里游行,很热闹的。可是有些地方的政府唯恐这些事出现人拥挤,会挤伤人,踩死人,北京密云闹过一次庙会,踩死一二十个人,所以官员害怕,就把这个禁了,这样很不好。官员们好好把治安抓好,把秩序抓好,组织好,这是很重要的,你把这个抓好了,不会死人,大家过年又不是专门去挤人去的,应该体谅老百姓的心情,好好地把这个节日保护起来,这样我们传统狂欢式的节日还是有不少的。
  • 主持人:2010-2-10 15:09
    对,大家可以更加狂欢了。
  • 陈连山:2010-2-10 15:13
    不用学外国,我们中国传统东西很多,只是被地方政府给破坏掉了。
  • 主持人:2010-2-10 15:13
    对,说到春节,真的不得不提春晚,春晚可能是很多老百姓过春节必有的一个节目,有人就认为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演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已经是中国人新民俗了,您怎么看这个新民俗这个提法?您看春晚吗?
  • 陈连山:2010-2-10 15:13
    我看。
  • 主持人:2010-2-10 15:14
    每年都看吗?
  • 陈连山:2010-2-10 15:14
    而且我是年年看,好象不看还不行,已经成了习惯了。
  • 主持人:2010-2-10 15:14
    春晚能算新民俗吗?
  • 陈连山:2010-2-10 15:15
    我是教书的,我是比较扣字眼,从民俗学立场上讲,它不能。如果把它算民俗很勉强,也不能说完全不行,但是我比较保留,我觉得有点勉强。为什么呢?虽然大家都在看,可是这个看,我们只是看而已,而且不是现场的看,是在屏幕上看,和平时看电影没有区别,它的内容也跟春节没有必然联系。
  • 主持人:2010-2-10 15:15
    怎么讲?
  • 陈连山:2010-2-10 15:15
    哪个节目是春节必须有的,哪个节目是春节必须有的,是一个仪式,都不是,只是一个娱乐。我们不能参与的。演的节目跟春节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娱乐而已。
  • 主持人:2010-2-10 15:15
    对。
  • 陈连山:2010-2-10 15:16
    我们不能参加,我们也不能现场看,好像不是我们一个活动。
  • 主持人:2010-2-10 15:16
    没有参与性。
  • 陈连山:2010-2-10 15:16
    不是我们的一个仪式,没有任何仪式价值,文化价值。
  • 主持人:2010-2-10 15:16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觉得必须要看?
  • 陈连山:2010-2-10 15:17
    必须要看是因为这一台晚会确实水平太好了,这我得承认,当年不是这样,84年,85年刚刚创办的时候,大家年年骂,说演得不好看,现在电视技巧越来越好,弄得大家不看不行,纯粹因为水平高,这我们得承认,是一台极其精良的娱乐晚会,大家不看可惜,是因为它的艺术性,不是因为它的文化性。
  • 主持人:2010-2-10 15:17
    从文化角度上,它还不能算是新民俗?
  • 陈连山:2010-2-10 15:17
    对,从我们民俗学的立场上看,不能算新民俗。我可能比较保守。
  • 主持人:2010-2-10 15:17
    您在看春晚的节目当中有没有特别期待的?您可能每年看春晚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期待看谁的节目?
  • 陈连山:2010-2-10 15:18
    赵本山的节目,大家好像是最喜欢的。
  • 主持人:2010-2-10 15:18
    不能不提赵本山,关于春晚和赵本山的关系,学者们声音都不一样,著名作家王蒙称赞赵本山引发了文化革命,而清华教授肖鹰认为赵本山及其弟子的二人转实际上是变为的二人秀,表演低俗甚至恶俗,您怎么看?
  • 陈连山:2010-2-10 15:19
    赵本山是参加春晚最多的,年年必参加,如果不参加就好像少了一大块的这种感觉。所以王蒙说赵本山带来文化革命有他的道理,赵本山的表演,确实是给大众看的,给绝大多数的大众看的,那么他跟传统的一些节目,专门给领导看的那种政治性的节目,或者是一些纯艺术的节目,专门给知识分子看的节目不一样,他是给大众服务的,从这个立场上来,他讲那些笑话都是老百姓生活里面的,不差钱。
  • 主持人:2010-2-10 15:19
    专门调侃农民。
  • 陈连山:2010-2-10 15:19
    某种现象,农民生活里面有那样一种现象,所以跟老百姓生活接近,农民也不觉得这是嘲笑农民的,生活里面他们见到这种现象,他很容易理解。所以他的艺术是针对老百姓的,是老百姓的艺术,所以老百姓喜欢,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过去很多政治性的节目,或者为了个别高级知识分子的节目,不够大众化。所以王蒙说的有道理,但是可能不太全面,赵本山他们所表演的,上春晚节目没有问题的,因为层层审查,我们看起来也能接受,可是他们在下面的表演是有一些其他节目的,那些节目赵本山肯定不会让王蒙看,因为王蒙是文化部长,当年做过文化部长的,他也不大可能到下面小剧场去看赵本山的表演,更不会去看小沈阳的表演。赵本山的聪明才智也使他断然不可能把自己那些不太好的作品拿去让王蒙看,所以王蒙他的说法不全,赵本山他有一个二人转的表演团,那些节目我看过,确实不大适合上中央台,老百姓要看没办法。
  • 主持人:2010-2-10 15:20
    对,民间艺术,您怎么看这种民间艺术,二人转。
  • 陈连山:2010-2-10 15:22
    我个人因为我是在大学生活的,所以我有我的趣味,但是我对其他人的趣味表示尊重,我看我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我看很多老百姓喜欢那样的节目。比如二人转里面的有一些节目,八卦色彩比较重,这种是传统,古代的我看二人转的历史,解放前的二人转里边这种问题是很严重,比现在还严重,有一些剧目里面的八卦色彩太浓了,艺人们就叫一种粉戏,就是黄戏,但是好的艺人靠自己的纯艺术能够立身的人不唱这种的,但是水平不够高的艺人,很多时候表演那种节目,而且老百姓喜欢看。为什么呢?也不是说老百姓是坏人,只是这个粉戏特别容易出彩,性和政治这两个问题是笑话最主要的原材料,里面的娱乐性特别强。拿性来开玩笑是最容易出彩,所以很多作品是这样,这很正常,老百姓追求娱乐,拿这个开玩笑。老百姓喜欢看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种节目要注意它的范围,在一定范围下,它的正面效果会比较多,给人造成伤害少,给人带来的娱乐多,可是如果拿到中央台去就很不适合。所以这个东西应该分级。小沈阳有些节目经过挑选,他是有个别好节目的,可是他大量的作品是没办法公开演出的。
  • 主持人:2010-2-10 15:22
    您看过?
  • 陈连山:2010-2-10 15:22
    对。
  • 主持人:2010-2-10 15:22
    粉戏?
  • 陈连山:2010-2-10 15:23
    我看过这种表演,所以我觉得不适合。
  • 主持人:2010-2-10 15:23
    您不接受?
  • 陈连山:2010-2-10 15:23
    山:小沈阳的表演我不喜欢。包括春晚那是他最好的节目了,不差钱,那种调调,我欣赏不了。当然老百姓很多人喜欢,那没办法,因为看他那么火,中央台找他拍的节目特别多,有人喜欢没有办法,我是敬而远之。
  • 主持人:2010-2-10 15:24
    其实春节还有一大好处就是放假,放三天假,有七天长假,有专家表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把春节三天假期减为一天,元旦放为七天,为什么?说中国人12月份到2月份处于半放假的心态,严重不适应商业效率和规则,您是不是认为不合理,从保护传统节日出发是否需要做一些改动。春节和元旦,可能离得近了,大家又要回家准备之类的,从12月到2月,都处在放假的状态?
  • 陈连山:2010-2-10 15:25
    从文化上讲,元旦没有任何的节日价值,我们的阳历年,就是1月1号,没有任何文化价值,西方也一样的。我们用了阳历,其实是天主教首先实行的一种历法,这个历法有一个好处,简便,每年日期非常固定,方便,他后来把基督教的历法都给打败了,成了所谓的公历。但是西方人也不把所谓的元旦看作是很重要的节日,也只是放一天假如此而已,没有任何民俗活动,所以那个东西他只是元旦日,就是1月1号,阳历1月1号在西方也没有文化价值,完全是空的,是实用性的历法,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的阴历年,就是我们应该叫夏历,我们夏历年新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古代这才是真正的元旦,我们现在元旦是假的,元旦这个词古代是专指现在我们说的春节,是夏历年,是阴历年。后来从1912年民国以后,实行新的历法,就把这个元旦的词,名字抢走了,送给了阳历年,所以那个阳历年元旦是假的,假元旦,我们阴历年才是正式的元旦,但是这个名字被他们抢走了没办法,到1914年安了一个名字,安成了春节,就把它贬低成跟夏节端午节,几个节并列了,成节之一。
  • 主持人:2010-2-10 15:25
    为什么贬低呢?
  • 陈连山:2010-2-10 15:26
    当时袁世凯,1914年他搞的,他当时为了取消旧历年,他实行新的历法,强调阳历年,强调现在的假元旦,取代我们的新元旦,把那个降低,把那个抬起来,用假元旦来取代我们的传统年的。结果弄了几十年不行,老百姓不接受,连所谓的夏节秋节冬节老百姓都忘了,但是老百姓一定过春节,没有办法这个词延续下来了,我们叫春节。他们早就开始想把,用阳历年来取代阴历年了,袁世凯搞了一次没有成功,到1928年国民党上台又搞过一次,彻底消灭春节,连春节也彻底消灭,政府不放假,商店要关门强迫人家开门,鞭炮不让放,历史都有,禁了几年禁不住,不了了之,老百姓不干,又失败了。七十年代又实行革命化春节,春节不放假,又想把春节消灭掉,消灭半天还是没成功,所以这种提议的人,想用阳历年这种假元旦,把真元旦给置换掉这种做法,历史上做了若干次了,次次失败,提出这样想法的人,我觉得一点历史知识没有,不看看历史上那些人早就失败了,还提这些干什么。
  • 主持人:2010-2-10 15:26
    逆历史潮流都不会成功。
  • 陈连山:2010-2-10 15:30
    现在说日本成功了这个话也不对,为什么呢?日本人学中国文化学得不大好,虽然唐代以后他们派了几十批人来学,学的不完整,因为他离得太远了,文化差别很大,所以学得不完整,很成功改成阳历,中国文化很多没有学,他把阴历彻底抛弃,用阳历,把我们阴历这些节日直接搬到阳历上,阳历1月1号他们当成春节来过。但是他们春节跟我们过法不大一样,当时学我们中国学得比较完整的一个是越南一个是韩国,韩国和越南到现在还是把春节当做是最大的节日,还是实行这两种,阴历、阳历并举的历法,他们保存得完整。那么日本当时成功了,但是中国无法成功,因为我们春节里面是包含了很深的阴阳哲学思想,比如我们历法,我们传统农历,它里面有阴历的部分,也有阳历的部分,阴历就是每个月29天或者30天,阳历就是一年时间长度,大体上是地球围绕太阳一周形成的太阳年。这两部分因素,我们共同考虑,既考虑阴,就是月亮,又要考虑阳就是太阳,这两个最大的阴和最大的阳,考虑这个之后我们来制定出这么一个历法,所以里面包含阴阳哲学的。如果把传统立法取消掉,把春节取消掉,实际上就是把我们阴历彻底取消掉,这样我们的历法,现在阳历历法是无法体现阴阳哲学的。这样我们就会损失很大的东西,日本能成功我们不能成功,因为我们文化跟日本不一样,所以按照日本方法来设计中国的假期,用所谓的阳历年取代阴历年,是不行的。
  • 主持人:2010-2-10 15:30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过完十五才真正把春节过完了,所以有人说尊重民俗,还是把正月十五元宵节划入春节放假范围,您怎么个?两会时候有政协委员提议把正月十五划过来作为一个法定节日,您怎么看?
  • 陈连山:2010-2-10 15:31
    正月十五放假,就是把元宵节当做法定节日,我觉得是可以的,无非就是一天,可是他们那个建议,要从春节一直放到正月十五,那么也就是从除夕开始到十五,十六天,这个假长了一点。
  • 主持人:2010-2-10 15:31
    对。
  • 陈连山:2010-2-10 15:31
    现在我们从初一开始放假,放到十五就十六天,这个东西不大符合传统,为什么呢?虽然我们传统一般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了,春节才算完,所以是春节的尾巴,虽然有这样的说法,可是事实上,我们古代放假,从来没有从春节一直放到十五的。
  • 主持人:2010-2-10 15:31
    从来都没有?
  • 陈连山:2010-2-10 15:32
    从来没有,你看唐朝有一个叫假宁令,就是唐朝放假休息的命令,一个假是元旦,就是春节,那是真元旦,放假七天,还有一个是冬至节放七天,过去是这两大节,过去冬至大如年,有这个词,这是古代情况,跟现在不太一样了,冬至现在弱了。唐朝官府正式放假春节是放七天,节前三天节后三天,加上节七天,那是最长的,我们现在放十六天,唐朝是国力最强的时候才放七天,我们现在还这么弱就放十六天,太长了,不符合我们国力水平。
  • 主持人:2010-2-10 15:32
    是这个原因。
  • 陈连山:2010-2-10 15:32
    我是这么想。
  • 主持人:2010-2-10 15:33
    现在过年有短信拜年,网络拜年,有很多人吃年夜饭不在家里吃,可能去大的酒店订几桌吃年夜饭,这些算不算新民俗?
  • 陈连山:2010-2-10 15:33
    这应该算。
  • 主持人:2010-2-10 15:33
    春晚不算新民俗,这算新民俗?
  • 陈连山:2010-2-10 15:34
    这是自己采取的活动,为什么去外面吃饭,是团圆饭,只要是团圆饭,亲自参加的活动,一家人高高兴兴共同参加的,而且以团圆饭名义吃的,一家一定要团圆的,只是吃的地方变了,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变化,所以这可以叫民俗。
  • 主持人:2010-2-10 15:34
    我们怎么界定新民俗,按您之前的说法,老百姓参与了,有参与度的集体活动就叫新民俗?
  • 陈连山:2010-2-10 15:34
    有固定的表现形式,都要这么做,固定的意义,行为的含义也是一样,目的是一样的,他的活动是一样的,这当然,而且他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不能说今年流行明年没了,这只能算时髦,不能叫民俗,民俗得稳定,按照经典民俗学的要求,就是欧洲大陆在过去五十年前的时候,他们给定义什么叫民俗,一种活动能够持续延续三代人,才能称为民俗。每一代是25年,三代人能延续75年,就是75年前有这个活动,现在还有这个活动才叫民俗活动。
  • 主持人:2010-2-10 15:35
    像这种短信拜年,网络拜年,外面吃年夜饭,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 陈连山:2010-2-10 15:35
    但是他是以拜年的名义,内容也全是拜年的内容,只是行使一种新形式,是旧民俗的新形式。
  • 主持人:2010-2-10 15:35
    也算新形式。
  • 陈连山:2010-2-10 15:36
    但是这种形式实际上不是特别重要,虽然发的特别多,数量特别大,春节拜年信息都是几十亿条,一年三十亿条还是几十亿条,但是它的效果是比较弱的,跟亲自拜年,庄重程度差很远,效果也差很远。为什么呢?亲自去了,人到了,人在人情在,人在那表示你很庄重,很看中这个事,当面交流和动作语音的交流,电话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或者通过E-mail交流,那个效果是差很远的。发信人内容是有区别的,特别亲近的人一定亲自去拜年,或者离得比较近一定亲自去,但是远的,实在没有办法的,他会用短信,电话来拜年,呢不愿意去见他,或者两人只是为了提醒一下,不够铁的,不够近的人才用这个东西,或者群发,效果必然差。
  • 主持人:2010-2-10 15:36
    好,今年我也用短信给您拜年,谢谢陈教授,今天先聊到这里。感谢陈教授来到演播室,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也祝各位网友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虎年吉祥,我们明年再见。
  • 陈连山:2010-2-10 15:37
    明年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