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播报》节目致力于以"中新视角、国际视野"带给广大网友新鲜丰富的新闻资讯、深入独到的新闻解读。于每天中午前和网友见面。五至七分钟的节目涵盖时政、军事、财经、社会新闻,及海外华文媒体评论。带您在较短时间内速览最新的新闻资讯。
分享到:
今天
01月30日
本期主题
节目文稿

  【口播】各位好,欢迎收看中新播报。今天是1月30号,除夕。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祝所有中新网网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年春节,年年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也是过年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年味的一项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年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

  一、观察家

  标题:拜年方式大变迁 市民追捧传统

  【字幕】1980年—1989年 走街串巷拜大年

  【解说】在许多网友的记忆当中,上世纪80年代初的正月初一的早晨,总是在一阵噼里啪啦的炮竹中醒来的。虽然除夕守岁到很晚,初一谁也不睡懒觉,早早地穿上新衣服,随着长辈走街串巷拜大年。“过年好!”一句简简单单的拜年话,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对于小孩子来说,从长辈手中接过的压岁钱、糖果、瓜子才是最难忘的“年味儿”。

  【字幕】1990年—1999年 电话传呼送祝福

  【解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话的出现使远在他乡的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互送祝福。通过话筒,听到乡音,化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增添了过年的喜悦。90年代中期,传呼拜年又成了时尚。哔哔哔响个不停,给过年增加许多趣味。

  【字幕】2000年—2010年 指尖拜年短信忙

  【解说】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话传呼机退居幕后,手机短信拜年粉墨登场。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拜年短信洋溢着各种祝福从手机里嗖嗖地冒出来,有的是个可乐的段子,有的是祝福的金玉良言,还有的是各种吉祥的图案,多姿多彩,看谁的创意多,看谁的人气旺。指尖拜年既延续了传统的拜年习俗,又增添了时尚个性的元素。

  【字幕】2011年至今 微博微信成时尚

  【解说】随着拜年短信满天飞,转发群发广受微词,微信拜年这种新方式却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不少网友认为,微信群里的交流不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而是多对多,互动性强,人情味浓。大家在微信群里既可以表达新年问候,又可以共享图片、交流过年经历。

  【同期】福州市民

  现在很方便啦,因为大家都用微信嘛,而且还可以语音之类的。

  【同期】福州市民

  微信吧,因为现在大家都在玩微信。

  【同期】郑州市民

  语音拜年我觉得也挺好的啊,能听到声音,还能比短信更快捷一些。

  【解说】从上门拜年,到电话、短信拜年,再到现如今的微博拜年、微信拜年,拜年的方式不断改变,不少市民表示,还是比较喜欢从前传统的拜年方式。

  【同期】福州市民

  如果是长辈应该是上门拜年,如果朋友应该是短信或者微信什么的。

  【同期】福州市民

  我肯定是用微信跟圈里的都拜一下对吧,然后电子的应该更快吧,我觉得传统的也不能失去啊。传统的登门拜年跟亲戚朋友什么的,这个也是一定要的。

  【同期】郑州市民

  因为平时大家工作都那么忙,所以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大家都放假一块聚一聚,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说,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就是说,最好是上门拜年,或者大家约到什么地方这样的。

  【同期】郑州市民

  我觉的短信拜年拜不出年味吧,上门拜年起码这个大家这个亲情感情啊能体现出来。

  【同期】郑州市民

  更喜欢还是登门拜年吧,那种感觉比较亲切一点,短信拜年的缺陷就是,越来越城市化,然后没有那么亲切了那个味。

  【解说】有些人认为传统年俗在渐行渐远,通讯设施的便利让人与人之间沟通容易了,但是越来越世故,缺乏真诚。科技手段传递感情时,冲淡了人情味。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短信、微博及微信等数字化的祝福方式无可非议,有问题的是人本身,如果我们多些诚意,多走动走动,多当面问候,才能弥补数字化带来的人情“僵硬”。

  二、时事锐评

  标题:群发短信:回,还是不回?

  【口播】除了拜年这个民俗,看春晚也成了中国老百姓过年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有意思的是,网传春晚节目单曝光,一首由冯小刚导演命题作文的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在微博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春节拜年,收到群发短信,你回还是不回?一句话戳到我的心里了,哎,每年除夕,边看春晚边回短信,一直发到手指抽筋。要是不回吧,也太不礼貌了。回,还是不回,这是个问题。看看网友怎么说。

  ByWhom:我记得一个室友在放假前一天嘱咐我们一定要在过年那天给她发短信,群发的也无所谓,她享受的是看着自己的手机象窗外的爆竹一样不停地震动就觉得特有过年热闹的气氛。我想,这就是群发短信的乐趣。不用刻意回,群回短信也是种乐趣。

  黑夜里溜达:一个一个回那倒还好,一个个的去发,那就悲剧了,也不想想通讯录中有几百号人,发完短信,没几个小时基本搞不定。况且,现今的社会,能发一条祝福短信给你就好了,再看看那些不回复的人的做法。基本以后的友情就到此为止了。

  普洱乌龙咖啡:是群发的一般不回。因为发的人估计也记不清发了给谁,谁没回。

  天火邪魔:现在手机里动不动就几百上千联系人,每个都自己写?就算李白再世也熬不过几个春节。

  Penny--静:以前都是有信必回的,因为觉得别人能群发给自己,表示人家想着咱呢,以示尊重吧。可是细细想想,真是没意思……真是好朋友的,不会群发,而是自己亲自敲几个字,即使是简单的新年快乐四个字,也倍觉温馨。这才是真正的想着~~

  【口播】虽说大家意见不一,但是我就想到一个问题,造成大家困扰的原因就是还有不少人在群发或是转发这样的短信。如果大家都不发,不就没问题啦?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主动群发、转发的人还不少,他们貌似也有“难言之隐”。

  【解说】每到春节,不少人都会收到或是转发拜年的群发短信,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最主要的是群发短信缺乏诚意。虽说如此,可是好多市民还是选择转发短信,复制粘贴送祝福让人诟病,不过也有人觉得自己编写略输文采,简单回复显得不够正式。

  【同期】(郑州市民)

  说实话,语言辞藻也比较匮乏,所以就是自己编的话,不一定能编的特别的好,而且不会编特别有意思,所以如果让我选择的话,可能更多会转发别人的。

  【同期】(郑州市民)

  这个转发较多一点,一般的话都是一些祝福的话语,写一下就行了,(别人给你发你回复吗)这个怎么说呢,很笼统的,基本上手机都有群发功能(一般就群发了)对。

  【同期】(郑州市民)

  基本上如果比较亲近的人会原创,如果是一般的朋友会转发,(会回复吗)会,有可能把别人的短信再转发给另外一个人。

  中新记者眼

  标题:拜年啦!

  【口播】沟通是一种乐趣,是维系感情的纽带,但是如果成了负担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一句真心问候,虽然简单,但是真诚。希望今年我们每个人都能发出真心,接收真诚。发到手软,我也在所不惜啊。拜年方式改变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人们交流方式的变化。上门太远,打字太慢,不如通过视频送出祝福,讨个吉祥吧。有哪些朋友通过网络视频向大家问好呢,一起来看看。

  【同期】国际著名钢琴家 李云迪

  大家好

  我是李云迪

  在这里给全国的观众朋友拜年

  祝大家马年吉祥

  春节快乐

  【同期】演员 刘烨

  我是刘烨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同期】重庆棋院院长、重庆围棋队主教练、世界围棋冠军古力的恩师 杨一

  我是杨一

  是重庆棋院的院长

  是重庆围棋队的主教练

  我祝全国人民马年春节快乐

  马到成功

  马上有钱

  【同期】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傅天琳

  大家好

  我是重庆作协傅天琳

  祝全国人民马年快乐

  【同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邹后曦

  我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邹后曦

  很荣幸在这个地方

  给全国人民拜年

  祝各位马到成功

  心想事成

  【同期】

  河南方言: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多发大财。

  客家方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闽南方言: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香港市民 杨先生

  祝大家马年行好运、事事顺利、大吉大利!

  香港市民 欧小姐

  祝各位观众龙马精神、身体健康、一年好过一年!

  【口播】真是满满的年味儿啊。好,我也要赶紧下班,回家包饺子去了。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新闻欢迎点击中国新闻网和中新视频微博。我们马年再见!

关注
主持人介绍
  • 赵洁   北京丫头片子,专属天蝎,爱哭爱笑爱玩爱闹。
  • 陈虎龙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硕士,曾任深圳大学教师,北京电台主持人比赛全国八强
  • 马宁   主播团队的新成员,2004年至2012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和热爱的新闻工作在一起,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快乐。
  • 李越   2010年9月加入中国新闻网,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端庄知性的主持风格。除了主持,更喜欢加入战役性报道的第一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