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长春市民肖维杰和他已故父亲两代人都有收藏报纸的习惯。用肖维杰的话说,一张张印满铅字的报纸,是他们父子最珍贵的财富,因为那些已经泛黄的报纸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
2月10日,记者来到肖维杰家中看到,墙壁上挂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民日报》,旁边的一张床上以及墙壁旁的两个老式木箱里也都摆放着不同年份的报纸,不到40平米的房间被各式各类的老报纸占满。
44岁的长春市民肖维杰和他已故父亲两代人都有收藏报纸的习惯。用肖维杰的话说,一张张印满铅字的报纸,是他们父子最珍贵的财富,因为那些已经泛黄的报纸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
2月10日,记者来到肖维杰家中看到,墙壁上挂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民日报》,旁边的一张床上以及墙壁旁的两个老式木箱里也都摆放着不同年份的报纸,不到40平米的房间被各式各类的老报纸占满。
时政、经济、社会等不同年份的各类新闻均有记录。
肖维杰介绍说,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在世时非常喜欢读报纸,每张报纸都是他的命根子。
一张1959年的《人民日报》是肖维杰父亲收藏报纸的开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日报》不容易买到,肖维杰的父亲就会走很远的路去买,回来看完后就小心翼翼地存好。
6年前肖维杰父亲去世,身后并没有给儿子留下太多值钱的东西,只有那满满一屋子的老报纸。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肖维杰和他父亲一样,对读报纸有种特殊的偏爱,所以就继承了父亲的爱好,继续收藏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越来越多的各式报纸被肖维杰收藏起来。
采访人物:长春市民 肖维杰(我父亲从1959年开始收藏报纸,一直收藏到他去世以后,我自己又继续收集。我看完报纸平常我把它放在箱子里,因为一是怕(报纸被)阳光晒,二是怕这个拿那个拿就(把报纸)弄没了。)
虽然过去的年代对于现代人来讲有些陌生,但是那一张张老报纸似乎能够瞬间把人们带回到已经逝去的日子。
肖维杰表示,如果有需要,自己愿意捐出这些珍藏的老报纸,让它们发挥出应有的时代参考价值。
记者 李彦国 长春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