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期40天的2012年春运8号正式启动。由于今年元旦、春节相隔仅有22天,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将高度叠加,旅客的出行时间也更为集中。官方预测今年春运客流量将超过31亿人次。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管理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疏导、分流。中新社记者在上海、广州、郑州、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访。
【正文】从今年元旦开始,铁道部在全国铁路系统全面实施实名制购买火车票。各地旅客均表示,实名制购票让黄牛党无机可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导语】为期40天的2012年春运8号正式启动。由于今年元旦、春节相隔仅有22天,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将高度叠加,旅客的出行时间也更为集中。官方预测今年春运客流量将超过31亿人次。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管理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疏导、分流。中新社记者在上海、广州、郑州、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访。
【正文】从今年元旦开始,铁道部在全国铁路系统全面实施实名制购买火车票。各地旅客均表示,实名制购票让黄牛党无机可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同期】广州旅客 石松:觉得的确比去年好一点,实名制,最起码没有倒票的,没有黄牛党(倒票),因为你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一张票,怎么搞呢。像去年的话我们四五点排队,排到最后,一张站票。我觉得今年会好一些,真的会好一些。
【同期】上海旅客彭光友:我们实名制那个票呢,包括丢失那个(意外情况)、感觉有个保障一样。
【同期】上海旅客 郑恩泽:我们今天来得相对早了一点,到这里发现(核对身份证)这个过程还是很简洁的。在进站的时候都是出示一下证件就可以通过检查。这个对于大家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同期】昆明火车站客运值班 许剑敏:大家反映还是比较赞同这个,因为毕竟是实名制以后,买票大家都比较方便了,以前经常提到的一些,买不到票的问题,现在也基本上没那么多反映了。
【正文】因实名制的全面推广,旅客必须凭身份证及火车票才能乘车,重庆市公安系统为了方便遗失证件的乘客,把临时身份证办理点也直接设在了火车站中。记者看到,该点办理窗口外已排上数十人长队。
【同期声】重庆旅客:身份证没带,来办临时证明,现在实名制嘛,买火车票要实名制了。没有实名制的时候票贩子很多,票都被买去了,买不到票。
【正文】今年铁道部门除了实行实名制购票外,还开通了电话订票、网上订票和火车站代售点售票多种渠道购买火车票,由于网络购票与电话订票比窗口预售期提前4天,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在窗口排队买票的队伍。
【同期】福州旅客 王权勤:电话订票是什么95105105,我打进去就订到票啦,今天来取票,很好很好,这很方便,这真的是方便了我们大家,很好。
【同期】昆明旅客 陈兴蓉:挺方便的,当时就是提前12天就可以订,如果现场去买的话
去的时候已经没有票了,但是我们电话订,就可以提前拿到.
【同期】昆明旅客 向女士:我弟弟给我打电话,我说你不要去排队了就到网上去买了,都是全国联网的嘛,直接到网上买了,这样确实方便一些,还可以,今年买到一张卧铺票,很高兴的。
【正文】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为旅客提供了更多订票渠道和便利,但仍有部分旅客反映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同期】上海旅客 郑恩泽:是通过在网上订票订到的,网上订票还是对于学生是比较便捷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站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在网上抢票的过程中经常都有系统崩溃的情况出现,这个非常希望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同期】成都旅客:(记者:有没有网络或电话订票?)没有,网络进不去,(记者:网络进不去?电话呢?)电话老是占线,老是打不通。
【正文】由于实行实名制购票,各地火车站都搭起了实名制验票验证检验点。为了缓解检验点的压力,除了火车站增加检验点的数量外,不少志愿者也加入到了春运的队伍中,为旅客提供帮助。在郑州,这些志愿者除了在校大学生,还有一些火车站退休了的老党员,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81岁了。
【同期】老党员志愿者:只要旅客提出的问题,这个车几点在这开,几点到,买票买哪天的在哪个位置,卖站台票的在哪,买到票以后呢,我进站应该从哪边进站,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但都力所能及告诉他,我们告诉他一般都是很满意,说声谢谢,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
【正文】在成都东站,火车站专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设置了专用窗口,检票口车站的爱心引导员让抱小孩的旅客和老年人提前进站。
【同期声】成都火车东站爱心引导员: 老年人、小朋友、还有那个孕妇啊以及残疾人等。(记者:提前多长时间可以进?)提前10分钟左右。
【正文】在广州,火车站里人山人海,站外搭建临时棚共7200平方米,火车站副站长谢熠向记者介绍春运第一天的情况。
【同期】广州火车站 副站长 谢熠: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其实我们是凌晨已经整个进入春运状态,凌晨开始,我们售票,验票,各方面的实名制的一些验票进站,所有的验证点都开始启用,按照票、证、人一致控制,逐人逐票的进行查验,整个7200平方米的大棚也全面启用为旅客提供良好的候车环境。
中新社记者综合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