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一间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内,我们初次见到了37岁的藏族摄影师用旦。当时,他正在筹备自己的摄影展。中等身材、棕红色的僧袍、茶色眼镜、一头短发,说话时常常带着腼腆地笑。除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身份,用旦还是阿坝县格尔登寺的一名僧人。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僧人与摄影家两个身份似乎相去甚远,而用旦正是这两个角色的结合。1974年,用旦生在阿坝县的茸安乡。他的摄影生涯开始于童年时代,当其他孩子漫山遍野玩耍的时候,他已经对按下快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冬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一间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内,我们初次见到了37岁的藏族摄影师用旦。当时,他正在筹备自己的摄影展。中等身材、棕红色的僧袍、茶色眼镜、一头短发,说话时常常带着腼腆地笑。除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身份,用旦还是阿坝县格尔登寺的一名僧人。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僧人与摄影家两个身份似乎相去甚远,而用旦正是这两个角色的结合。1974年,用旦生在阿坝县的茸安乡。他的摄影生涯开始于童年时代,当其他孩子漫山遍野玩耍的时候,他已经对按下快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以前我爸爸是单位上的
他有一个海鸥相机
那个时候
(取景器)往下看的那种
海鸥相机 黄颜色那种
那个时候就喜欢摄影
那个时候数码的都还没有
从六一儿童节给同学拍摄合影到过节的时候给家里拍摄全家福,用旦的摄影实践就这样悄然开始了。在中学读了两年后,用旦主动去阿坝县最大的格鲁教派寺院格尔登寺出家了。在藏区,家庭中的一个男孩出家为僧是较为平常的事。在用旦的讲述中,他年少出家的故事也并不离奇。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自己小的时候喜欢出家
就自己到(寺庙)里面去
也不是说家里送的
自己去的
出家后,早晚课业都很繁重,但用旦依旧没有放弃摄影。作为僧人,每年有大概两个月的假期,除了与家人团聚,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外出采风;而他平日的僧人生活,就在念经等佛事活动和摄影之间来回切换,且能自得其乐。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我自己订个时间
早上拍下镜头
然后就是出来吃个饭
吃个饭就念经
然后就是下午又拍晚霞那些
其他没什么
太多太杂就不好了
也许是更习惯于用镜头表达,用旦说得不多,“拍得不好”几个字他常挂在嘴边。在对一些关于摄影的目的、意义之类的问题表示无从谈起之后,他还是本能地说起了自己的照片。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我们老家
这是一个自然的桥
它是一个民居的特色
这个是寺庙老百姓的一个生活
寺庙上一个活动的特色
(这是什么活动)
摩朗节
念经啊 摩朗节的时候念经
念过经的水
他们就洒
老百姓很需要的一个东西
雾气迷蒙的大山、机警的动物、背着桦树皮的老百姓、夕阳下的佛塔……用旦用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自己家乡和藏区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什么如此钟情表现家乡和藏区?反复几次发问,用旦才道出了自己的初衷。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家乡还是可以
阿坝民居还是可以
都是没开发出来的嘛
要多宣传
不宣传还是开发不出来的
多宣传一下
哪天开发了 阿坝就发展了
一路走来,用旦的摄影装备换了几茬。最近,他又卖掉了自己的旧相机,准备买新的。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换了七 八个相机了吧
人家有点钱就是买车子啊那些
我就是有点钱买个相机
现在想买的相机就是
自己条件不好
差不多买个佳能5D II
就很好了
这次见面几天后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一场名为“大美阿坝”的摄影展开幕了。用旦的作品也在展出之列,不少观众披着雪花前来观展。
观众:用旦的作品
他这个生活气息比较浓郁
观众:挺好的
阿坝县文联主席 赵昕
把阿坝的一些民间民俗
民间的风情告诉了大家
让阿坝人更热爱自己的阿坝
让外来人更感受到阿坝的美
感受到阿坝人的热情
感受到阿坝人的美
摄影展上,很多人来和用旦打招呼,有僧有俗,用旦一直面带得体的微笑。可以看出,他特意修剪了自己的头发。他举起相机频频按动快门,拍下观众观展的场面;天公虽不作美,但他心情显然不错。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
还是要高兴
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不谈此刻被人瞩目的风光,言语间还是那个关于以自己之力发展藏区的美好愿景。
格尔登寺僧人 用旦
藏族也好 汉族也好
开发出来了 大家都好
用旦说,他计划出两本画册,一本是家乡茸安乡的,一本是阿坝县的;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照片,让更多地人知道家乡、知道阿坝,藏区的发展就越有希望。
记者:王玉平 杨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