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令人不解的是:六年多来,当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一直在一座200多米的风雨棚内进行。9月4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面对着风雨棚,实在难以把衡阳与“田径之乡”的称号联系在一起。大门右侧是一个简陋的沙坑,铺开的旧地毯就是助跑跑道。风雨棚四周的墙体千疮百孔,墙上满是水浸的印记,棚顶有几处正在向下滴水,沙石跑道板结,形体训练房遍地积水。
衡阳市体校 田径总教练邱国祥对记者说。“所有的项目和形体训练都在这个风雨棚里面,田径队也在这,最长短距离跑只能跑六十公尺。”“这沙坑一下暴雨就淹了,也不能够进行训练,投掷也不能在这里面训练。”运动员、教练员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训练了六年。
2001年11月,衡阳市人民政府把体育场作为临时设施,进行拆除,并拟建一座体育中心。
衡阳体育总会秘书长谢立国:“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他希望有一个好的训练场地和体育苗子。” 衡阳市体育局下属的体育用品公司也一同被拆除,但当时对公司职工没有作任何安置和补偿。
根据《体育法》规定,对体育场馆设施应该是先建后拆。原衡阳市体委副主任梁初南对市政府的做法非常不满: “认为是要改变体育场的用地,必须按照规划的的要求,先选择地点兴建。”“体育场拆除后这几年衡阳市的体育发展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可想而知。场地没有场地了,现在我们的训练在很小的一个田径棚。”
建一座体育中心需要多少时间?六年前,衡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给出的时间是3—5年。六年过去了,体育中心没建起来,下岗职工仍然拿着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目前,市政府仍然表示: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成体育中心。对于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衡阳市政府表示会尽快拿出方案。
记者 张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