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年建筑“焕新” 北京如何做好文物活化利用?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 1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百年海派弄堂变成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戏楼活化石”迎来大批年轻戏迷……作为中国首都,北京近年来不断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新路径。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新市区泰安里,这里是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亮相项目。

  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曾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但因时代发展逐渐衰落。如今,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以独特的新貌呈现在公众面前。

  【同期】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胡雪景

  我们引入了五个业态,第一个业态是弄堂space,第二个空间是青岛出版集团下属的叫春暖花开这个品牌,它是一个书店,第三个业态是石库门岁月,能够呈现一个就是老上海风情,第四个空间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它在我们设计当中叫零空间,这个空间未来是要在全年给大家呈现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展览。最后一个空间是我们在这个文物当中要打造一个京剧文化主题的餐厅。

  【解说】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集社交、创意、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活”起来的文物与城市现代生活融合发展,成为代表着新文物、新青年、新生活的城市新地标。

  【同期】北京市西城区文旅局文物利用科科长 曾芳

  我们泰安里的活化项目也是为西城区还有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社区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务,也是为我们的文化游客提供一个观察和体验,首都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的窗口,从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解说】不只是泰安里,近年来,北京文物遗产活化利用成果正在逐步显现。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制结构的室内剧场正乙祠戏楼,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戏楼修缮后又重新“唱响”,迎来了大批年轻戏迷。

  【同期】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 孙明磊

  北方昆曲剧院入主正乙祠戏楼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试运营已经有一年时间了,我们是用的公益性的邀请性质的。今年(2023年)4月19日我们觉得到了一周年了,觉得应该是用一种新的形式跟观众朋友见面,我们在4月的时候尝试了一下在大麦网上售卖,基本上开票三天就售罄了。来到正乙祠戏楼的观众穿着汉服的,很多十几岁的二十几岁的三十几岁的年轻人非常多,反倒是年过花甲的老同志,或者过去应该叫老戏迷,老票友倒少了。

  【解说】正乙祠戏楼能够如此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孙明磊的意料之内。他认为,这与其说是创新,更不如说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同期】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 孙明磊

  现在都说是要创新,其实我们更想说走进正乙祠戏楼是一种回归,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现在进到钢筋水泥的大剧场看戏看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习惯。那么回归到戏楼,纯的木质结构和观演的角度,都和大剧场是不一样的。

  【解说】北京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现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有3840处不可移动文文物。众多的文物建筑将在活化利用中重焕新生,融入民众的新生活,成为城市的新窗口。

  记者 王世博 杜燕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