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已成为影响上海城市交通正常秩序的一个“顽疾”。由于缺乏有效的取证方法,认定“黑车”困难重重。政协委员屠海鸣认为,开通快速、便捷、廉价的短途接驳,是解决“黑车”之患的根本办法,但社区巴士在快速、便捷、灵活等方面还需改进。
整治“黑车”,首先要分析“黑车”的生存之道。屠海鸣认为,“黑车”生存之道非常简单,就是寻找公共交通的空白。上海的公交布局较漠视短驳线路的配置,由此被非法客运经营者钻了空子。去年11月后,本市一些区县陆续开通社区巴士,与地铁运营相衔接,方便居民出行,从而挤压了“黑车”生存空间。
在进行跟踪调查后,屠海鸣发现,“黑车”并未因社区巴士的开通而绝迹,它依然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原因在于“社区巴士的1元票价满足了廉价的要求,但在快速、便捷方面还差距甚远”。屠海鸣提出,社区巴士班次太少,间隔太长,都影响到其便捷程度。“一辆社区巴士跑完全程需要40分钟,一条线总共2辆车,运营间隔最短也要20分钟。这已经够一辆‘黑车’短驳一个来回。”此外,一些社区巴士站点虽设在社区附近,但部分乘客到家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这与“黑车”点到点的便捷性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屠海鸣建议借鉴“香港小巴”模式,改善社区巴士的接驳功能。“社区巴士可采取一种介于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运营方式。这种方式在香港已有成功经验。”
据介绍,香港有一种深受市民欢迎的公共小巴。小巴分红色和绿色两类,“红色小巴”行驶线路不固定,除总站外不设固定车站,乘客可在非禁停区的道路上扬招上车,在道路拥堵时,“红色小巴”可随时改变线路,转到较为通畅的道路上行驶。“绿色小巴”多数设有固定线路和固定车站,乘客可在固定车站候车或在路线途经的非禁停区扬招上车。这些小巴都不必遵循“站点下客”的公交规则,只要是非禁停区都可以下客,下车前乘客需告诉司机下车地点,或按动座位上的电铃。目前全香港共有4000多辆小巴穿梭行驶营运,小巴车型较小,能支持频密的班次,加上路线有弹性,成为香港市民交通成行的重要选择。
屠海鸣建议,交通主管部门可充分考察“香港小巴”模式,在社区巴士中采用小型巴士,并引入“扬招上车”、“灵活线路”、“招呼下车”等介于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运营方式。同时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不妨收编一部分 “黑车”司机参加社区巴士的运营,甚至允许他们自行购买符合标准的小巴车辆加入运营。(张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