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泸州梓橦路学校的一群青年教师别出心裁,拍摄了一部名为《80后教师的“宝贝”到底是什么?》的献礼短片,讲述青年教师们心中的“宝贝”正是伟大的祖国。然而,正是这声“宝贝”,在该校老师当中引起了争议。其中,有部分中老年教师提出疑问,称呼祖国为“宝贝”是否妥当?而青年教师们则认为,一声“宝贝”,拉近了自己和祖国之间的距离。
一部短片 一个争议
“超豪华”演员阵容
马铭罕是泸州梓橦路学校一名青年教师。空闲时,马老师喜欢摆弄DV,并擅长音像作品后期制作。在国庆节前夕,一个念头在马老师心头萌生:不如拍一部短片,献礼国庆。
马老师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学校众多青年教师的热烈回应。经过碰头协商,短片的主题很快被提炼出来,那就是展示学校80后青年教师乃至全校师生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为了拍好这样一部国庆献礼片,学校里的五六十名80后青年教师,几乎悉数亮相出演该片。与此同时,整部短片拍摄动用的学生人数更达千人以上。“这是一次‘超豪华’阵容的拍摄,这是我们的献礼‘大片’。”
就这样,通过4天准备,3天拍摄,3天后期制作,梓橦路学校的国庆献礼“大片”———总长度4分32秒的《80后教师的“宝贝”到底是什么?》得以出炉。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们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式,最终揭示出该校青年教师与学生们心中的“宝贝”,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个争议
用“宝贝”是否妥当?
片子拍好后,马铭罕首先在学校老师中播放了这部短片。短片活力四射的音乐、画面、语言,以及层层推进的设置悬念方式,赢得了不少老师的赞誉。但也有部分中老年教师提出了疑问:用“宝贝”来称呼祖国,这是否妥当?而正是这个疑问,把马铭罕和他的主创团队问倒了。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昨日上午,记者观看了马老师的这部短片。片子开头,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马铭罕以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动作“太空舞步”出场。接下来,更多青年教师走上前台发言,喜欢户外运动的老师说自己的宝贝是山地车;喜欢绘画的老师说自己的宝贝是画笔;也有老师说自己的宝贝是孩子、是知识……最后,在数千孩子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老师们表示,他们把最爱的“宝贝”放在了心里,而这个宝贝,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马铭罕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对祖国、对偶像的爱都是一样纯粹,“以‘太空舞步’亮相,就是希望孩子们第一时间被短片吸引住。同时,这也让整部短片少了说教的意味”。
对于能否称呼祖国为“宝贝”这一争议,马铭罕表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争执许久,一直到了校长刘川那里才一锤定音,刘川的回答是一句反问:“为什么就不可以称呼祖国为‘宝贝’呢?”
一种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短片拍摄完成后,除了播放给老师们看外,马铭罕还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放映。让他长吁一口气的是,当短片揭开“宝贝正是祖国”这一谜底时,在座观众全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目前,马铭罕已将这部短片上传各视频网站。他说:“我就是想让片子接受更多人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还将在电教课中播放这部片子,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马铭罕表示:“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对于祖国也必然有着不同的感悟。爱国之心亘古久远,但表达方式却可能不尽相同,这就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要契合时代特征外,还必须适合青少年的特点。我认为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做到潜移默化,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专家观点
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接受记者采访时,马铭罕表示,拍摄这部短片,就是想表达一个普通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于“宝贝”之争,马老师则表示:“我们为自己国家骄傲,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想用年轻一代的方式来表达。”
马老师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后,也得到了不少网友回应。其中,网友“远方大哥”表示,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短片这才显得实在!感人!”而在酷6网上,则有网友感叹:“现在的教师真时尚!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感谢伟大的祖国!”
针对这种不拘一格的国庆献礼方式,有专家指出,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样一种甚至带有某种搞笑性质的表达方式,所体现的正是中国民众轻松自如的心态和自信、宽容的气度。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张柄尧 摄影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