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五月二日电(记者 杨杰)年画绘制家庭作坊从一户增至一百户,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从最初不足五人增至二百余人,产量从最初年产三四千幅增至去年三万幅以上。这组地震前后的对比数据,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绵竹有名的年画村——孝德镇射箭台村。
四川绵竹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并称中国四大“年画之乡”。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以彩绘见长,地方特色浓厚。
绵竹年画南派第九代传承人陈刚对于年画在地震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现状,感到不可思议:地震前,这门民间艺术既不畅销,又没人来学,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尴尬。但灾后重建不仅奇迹般地为年画带来了新生,还使其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记者近日走访绵竹时了解到,绵竹年画如今的走红,主要还是在于其底蕴深厚和魅力独特,不因时代变迁而磨灭。
对此,对口援建绵竹的苏州援建指挥组副总指挥姜超深有感触。在援建绵竹的短短几个月里,他喜欢上了绵竹年画,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背着相机到处拍摄,为绵竹年画出力献策。不过,对绵竹年画的软肋,姜超也直言不讳,“绵竹年画应该向桃花坞年画学习,创作、生产要和市场需求匹配,并适应市场化竞争。”
绵竹年画在震后获空前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赈灾者的惠顾。当时赈灾人士云集灾区,离开绵竹时总会带上年画等纪念品,一时年画销售火爆,甚至断档。此外,援建方苏州市以“让绵竹年画走进苏州桃花坞”为主题,大力帮助绵竹年画扩大销售市场。
射箭台村是绵竹年画南派——木版年画的发源地,震前年画生产、加工规模都很小。大地震造成该村大量房屋受损,制画工具、资料、雕板及年画商品遭到损毁。坚强的年画老艺人陈兴才没有倒下,震后不到一月,他就带领年画村部分作坊重操旧业。
苏州市对口援建射箭台村,震后投入巨资建设年画广场、年画博物馆、民间年画坊等年画基地,帮助该村全面恢复生产,提升年画档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养更多的“年画专业大户”,让更多农户参与年画创作与生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射箭台村一千零十八户农户中,如今已有二百二十户农户完成农房改造,年画生产在该村得到了空前发展。据统计,全村年画系列产品销售年收入约一百六十万元,年画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一万余元。该村采取年画上墙的方式,将三国故事、二十四孝等六大主题的年画壁画,画在农户院墙上,成为绵竹新农村建设的靓点。
另一个知名的年画村遵道镇棚花村,震后百废待兴,在重建中同样大打“年画牌”。对口援建方常州市于去年十月十八日率先开工绵竹年画刺绣传习所,该所集年画生产、展示、交流、销售等为一体,设有年画及刺绣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目前主体基本竣工,将在今年五月十二日前交付使用。
依托绵竹年画,当地农家再度发展震前即已十分兴旺的沿山农家乐旅游,如今生意又慢慢红火起来。
震后重建,催生了绵竹年画这株古树,正在长出茁壮的新枝。目前,年画已成为绵竹最主要的文化产业;年画绘制家庭作坊和从业人员猛增,全市制作年画的企业和作坊有三十多家,绵竹年画知名度不胫而走,产品远销海内外。
来到年画村,人们总能看到竹树掩映的农家白色外墙上,“老鼠嫁女”、“鲤鱼跃龙门”等鲜艳夺目的美丽图案,在阳光下跃动着如意和吉祥的光彩。(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