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新型空调列车在北京地铁一号线调试运行,使北京最早的地铁线告别没有空调车的历史。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2008年9月10日,北京地铁十号线的青花瓷梁柱。 中新社发 魏明 摄
|
2007年11月6日,新型空调列车在北京地铁一号线调试运行,使北京最早的地铁线告别没有空调车的历史。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2008年9月10日,北京地铁十号线的青花瓷梁柱。 中新社发 魏明 摄
|
清晨6时30分,李东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他随即思索一个问题:怎么出门?是搭乘10号线还是开上自己的马六?他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来选择。
诚如李东一样,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已是花样繁多,市民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公交线路网越织越密,地下铁往来频繁,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然而回望30年前,市民出行却有一番别样的故事。
70年代
当年地铁
有条参观专线
见证人:张晓雨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那一年,24岁的张晓雨已经在地铁司机这一行干了有6年了。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地铁并不是北京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在他的记忆中,线路当时是苹果园到北京站这条线,所以乘客中最多的是首钢的工人。
地铁售票处还专门卖一种参观票,当时地铁是北京一景儿,不少外地单位都组织人来参观,一队一队的人马,前面还专门有人解说。而且地铁站还划分了级别:北京站、前门站都是甲级站;古城、苹果园站则是丙级站;剩下的大都是乙级站了。
“接待外宾参观也是当时地铁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的一些同事就是专门的‘外宾专线司机’。外宾专线特指前门站到军事博物馆站,为了方便外宾参观,在军事博物馆站还特地装了一部自动扶梯。当时挑专线司机一是看技术,更多的还是政审,比如家庭出身、背景等都要求挺严。”
张晓雨见证了地铁日新月异的变化:那时候地铁故障率比较高,几乎每天都有小故障,当时对司机也要求很高,讲究自检自修。而现在,北京地铁多条线路每天平平安安地将市民送往目的地。
原来一水儿浅绿色4节车厢的地铁车辆现在色调更多:红、蓝、橙;4节更是伸长为6节。如今北京地铁正在运营的线路有1、2、5、10、13号线、八通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线……
90年代
“黄虫”面的
能挤10个人
见证人:陈玉柱
朝阳路边,陈玉柱招起右手,一辆黄色面的停在跟前,而后他的5位同学依次钻入。这是上世纪90年代街头常见的景象。
如今,北京人提起“面的时代”,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感觉,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戏称为“黄虫”的面的,却开启了北京出租车的历史,伴随着北京市民走东逛西好几年。
“10块钱10公里,有时候两家七八口子甚至10个人都能挤得下;里面更能放下自行车、电视机等大件物品”,说起“黄虫”的优势,陈玉柱滔滔不绝。而当时“黄面的”的出现则有这样一个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北京的汽车工业难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车业满意的车型。但迅猛发展的客户需求与短缺的出租车市场,使当时的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方针。当时大规模使用一种小型的面包车,因为颜色都是黄色,所以北京人都管这种小面的叫“黄虫”。
陈玉柱乘坐“黄虫”的时间不长,转眼到了1994年。这一年,北京市开始逐步淘汰“面的”,到1998年,北京市政府更是发动了大规模的“扫黄”运动,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更新。
代替“黄虫”出现的是红色夏利。陈玉柱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有人就戏称其为“祖国江山一片红”。可是,夏利的缺点也很快暴露出来,没有空调的小夏利到了夏天日子就不好过,出租车的更换问题又提上日程。
1999年北京市调整了出租汽车的价格,满街的黄“面的”时代宣告彻底结束,市场这时又引入了富康和捷达,北京出租车市场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大变脸。
2008年
每周主动
少开一天车
见证人:黄平
早晨7时,黄平走出家门。大约10分钟之后,来到了离家最近的一个地铁站。而后他跟着蜿蜒的人群进入车站搭乘地铁。黄平拥有私家车,但这一天,黄平却主动放弃开车——他想让北京拥有一片蓝天白云。
黄平是某车友会的会员,除了每月的郊游相聚之外,车友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怎么能做到绿色出行:坐一次公交车,享受一下出行的方便;骑上久违的自行车,领略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迈开大步,增强有些松懒的肢体;拼一次车,与同路人结交新的伙伴。当时黄平他们还商量了一个奖励措施:上传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照片,然后在车友会论坛上由“斑竹”奖励金币。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每周少开一天车。而这一共识后来也被广为推举:在奥运会倒计时22天、距单双号行驶3天之际,来自车友会、民间环保组织、大学生社团、首都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100多名代表,举行了主题为“绿色奥运,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我们准备好了”的倡议活动。
如今,根据尾号限行原则,黄平开车更少了:除了严格遵守交管局的这一规定之外,自个儿车友会的规定也是雷打不动地双份执行。
生活志
-自行车
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风靡中国。
-小公共
1984年,京城出现了第一辆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的小公共。当时北京长安街有一辆“快乐小巴”,司机一有空就唱歌,售票员一路上表演快板。售票员和司机在各自的人生境遇中深感“大家都不容易”,所以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欢乐留给别人”。2000年7月3日,“快乐小巴”停止了近两年的运营。
-票价打折
从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降低并统一市区公交普票票价,持卡乘车享受4折或2折优惠。2008年1月15日,北京郊区人兴高采烈地踏上了9字头公交车,他们进城出城也享受到了公交4折或2折的优惠。(记者 于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