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4月4日电(柳扬)春雨绵绵,草木吐绿,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旧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墓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再折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但随着近年来各种新型安葬方式的出现,扫墓方式也多样起来。
植树寄托哀思
到南京雨花台的公德园里,为香樟树除草、松土、浇水,然后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这是清明节期间,南京的吴女士选择的扫墓方式。
原来,她父亲的骨灰就撒在这棵树下,“当时所以选择树葬,一方面是为了环保,另一方面也觉得树葬比墓葬更有人情味,我觉得父亲的生命通过这棵树延续下来了。”
在南京,今年有五百多个家庭用这样的方式向亲人寄托清明哀思。选择树葬,没有墓穴,也不保留骨灰盒,而是直接将骨灰埋到土里,然后在上面种树,仅仅保留一块小小的墓碑,大大节约了土地,其伴随的祭扫方式也同样环保。
点灯追忆亲人
清明时节,晚上,在撒播逝者骨灰的水域点燃祁福灯,在音乐声中追忆逝去的亲人。这是配合近日在南京出现的“音乐水葬”而推行的夜间祭扫活动。避开白天祭扫高峰,又营造了一种文明祭扫的新模式。
音乐水葬是近日出现在南京的一种新颖的殡葬方式。在四名专业小提琴手演奏的乐声中,由逝者的亲人把船形的生态骨灰盒放进水池里。几分钟后,骨灰船在家人、音乐、鲜花和烛光的陪伴下缓缓沉入水中,整个落葬过程庄重简洁。而这种骨灰船一个月内将在水中彻底降解消失。
悼念随时随地
“网上安葬”也是近年来国内新出现的一种安葬方式,把丧者的生平、身世、性格、人生经历、遗嘱、音容笑貌等输进电脑,建立起网页,而丧者的骨灰不保留,可撒到森林、江海中。
伴随“网上公墓”,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祭扫方式“网上扫墓”。
这种祭扫方式方便快捷,并且不受空间的阻隔。丧者亲人、朋友只需打开网页,就可举行悼念活动:可以看逝者的生平事迹介绍,可以瞻仰逝者的照片遗容,可以听逝者的谈话录音,可以播放一段逝者最喜爱的音乐,还可向逝者献上自己喜欢的鲜花和说上几句想说的话。(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