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虎照风波"与"嫦娥失踪":互联网考验国人成熟度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个体表达是一种观点,而群体表达就是一种态度了。2007年,如果要考察中国民间舆论自发的群体性表达,那么互联网无疑仍然是一个最好的考察对象。
技术的革命必然带来观念的革命,虽然有时候二者之间也有很强的互动。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相信网络技术首先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结构和人的思想,更勿论传播行为。因此,近年来大量网络上发生的事件,乃至近期的华南虎照片真假风波,都是一种对社会舆论的审视范本。
不久前,这种范本曾让我们忧心忡忡。因为所谓的网络审判、ps高手等都把网络在情绪渲染方面的力量展现到最大,随即形成了社会情绪的宣泄。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无视这种宣泄,因此结果就是到底如何看待互联网成了精英们争论的问题。他们需要互联网,他们也担心互联网,社会带着一种矛盾的情绪与互联网一起走进新时空,甚至有人以“网络群氓”直指通过高技术手段发表意见和情绪的大多数人。
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民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近期的网络事件中,不但网络成了传统媒体开发内容的来源,基于网络的表达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由于大多数网民不仅将互联网接纳为情绪性的表达渠道,而且认识到互联网已经开始深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最终折射到现实发展中。因此他们的表达也随即变得更加理性,也有不少人变得更具有公共色彩。这一两年以来,网络舆论的自我修正力量已经开始逐渐展现出来了。在此次华南虎事件中,无论最终有无老虎,更多的网民都是通过具体的事实下判断。而近年来在博客中逐渐展示出来的理性写作,更向人们展示,网民素质的提高会带来一批更加理性的“网络群良”。尽管这种变化还不够明显,但是趋势正在形成。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维奇曾经担忧:“民众之中存在着一种纯粹而又简单的通向非理性的趋势……这种情感力量在适当的时候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因此在许多国家,对于民众的表达,都有具体的法律作为指引。这种法治化的手段实际上不是限制表达,而是保护表达。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只通过猜想去验证华南虎的存在,那么我们还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在我们生活的大山中,科学地寻找华南虎要比咆哮更有价值。
网络不是一种仪式,网络也不是一种狂欢,网络更不是一次祭祀。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荷尔蒙、标榜个性或者孤芳自赏,但我们更需要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所有的恐惧、忧虑和癫狂面前,网络必须向人们证明它存在的合理性,而这些也是人们表达空间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