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复活”的壮锦织机

分享到:

(走进中国乡村)“复活”的壮锦织机

2025年01月04日 1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广西崇左1月4日电 题:“复活”的壮锦织机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近段时间壮锦织机特别好卖,不到一个月就卖了20台,我做出来的壮锦织机都不够卖。”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横罗村村民沈云明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沈云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

图为沈云明在翻修壮锦织机。(受访者供图)

  而就在一年前,壮锦织机在龙州县并不是紧俏货。由于壮锦销路不好,很多织娘不再织壮锦,民间很多织机被遗弃当柴火烧。

  “转机出现在2024年年初,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屯村村原第一书记周立华通过直播带货,慢慢带火了壮锦销售,织娘们看到织壮锦能挣钱,纷纷求购壮锦织机。”沈云明说。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地处中越边境的龙州县,是广西壮锦主要传承基地之一。

  “2023年12月,我拍摄了一条龙州县壮锦传承人李素英的短视频,几天时间,视频的播放量达50万次,很多网友都在视频下留言,叫我上架壮锦产品,他们要买。我通过直播卖过农产品,卖壮锦我没有信心,但网友一直在视频下跟帖喊话要我上架壮锦产品,我开始动了心。”周立华说。

  周立华表示,壮锦虽和宋锦、云锦、蜀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但通过调研他发现,在传承和开发上壮锦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村里还在织壮锦的织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才有点时间织壮锦,因织出来不知道往哪里卖,慢慢地很多老人都不织了,壮锦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隐忧。

  “壮锦传承不能只靠情怀,要让织娘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我们要以产品的思维来倒推壮锦的生产,我和团队经考察后商定,在崇左建厂生产壮锦女士包。”周立华说,为了找到合作伙伴,他前往广州,把企业停产后跑到广东打工的崇左一家私企负责人请回崇左,联手在崇左建起了两处生产壮锦女士包的场所。

  “经过半年的发展,我们生产的包已超过1万个,产值约200万元(人民币,下同)。”周立华说,通过展示壮锦,他抖音账号的粉丝一下涨了20多万。

  2024年下半年以来,周立华通过直播带货,帮织娘卖掉了价值30多万元的壮锦。产品卖到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地。“我们现在用流量反哺乡村振兴,带动织娘致富。壮锦传承必须来自民间,所以我辞职回到故乡,有目的地引导织娘转变他们所织壮锦的样式,然后通过直播帮她们卖到全国,卖到全世界。”周立华说。

  “在周立华的带动下,我们附近的村庄,村村有人织壮锦,也带火了我的壮锦织机。”沈云明说,为了使更多的织娘不用花大价钱购买新的壮锦织机,他大量收购破损的壮锦织机进行翻修。“这样织娘也接受得了我卖的价格,我也有些收入。”

2024年11月14日,周立华正在给织娘农惠荣支付壮锦围巾的费用。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摄

  在龙州县金龙镇光满村板会屯,记者遇到了在此收购壮锦的周立华。板会屯织娘农惠荣表示,今年46岁的她,18岁做嫁妆时开始学织壮锦。2024年6月,村里的织娘把所织壮锦卖出好价钱后,她也开始重新织壮锦。她当天把4条壮锦围巾卖给周立华,每条卖了600元。“在家织壮锦收入不错,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农惠荣说。(完)

【编辑:付子豪】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