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Z世代”青年从云南迪庆再出发 踏上“画像”中国新旅程

分享到:

11国“Z世代”青年从云南迪庆再出发 踏上“画像”中国新旅程

2023年07月03日 1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11国“Z世代”青年从云南迪庆再出发踏上“画像”中国新旅程
图为11国“Z世代”青年代表在迪庆白马雪山垭口合影。 李嘉娴 摄

  中新网昆明7月3日电 (陈静 罗婕)“这两天,我的缅甸朋友看到我发的照片,都问我去了哪里、怎么那么美,他们也想来。”缅甸“Z世代”青年蔡益帆3日说,虽然已经离开云南迪庆,心却仿佛还在那里。

  6月26日至30日,“‘Z世代’画像中国”网络互动活动首站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孟加拉国、泰国、缅甸、老挝、玻利维亚、佛得角、马里共和国、马拉维11个国家的青年不仅体验了当地藏族美食、服饰、音乐等传统文化,还探访了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巴拉格宗、梅里雪山等自然胜景,用青年人的视角为迪庆“画像”。

  初遇迪庆,一切都是新的

图为多国“Z世代”青年体验藏服服饰。 李嘉娴 摄
图为多国“Z世代”青年体验藏服服饰。 李嘉娴 摄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Z世代”青年抵达迪庆的第一天,一道彩虹出现在香格里拉市天边,欢迎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来自俄罗斯的伊丽娜高兴地说,在俄罗斯文化中,如果来到一个新地方看到彩虹,意味着接下来会发生很多好事,遇到很多好人。而这道彩虹,也成为此行最美的注脚。

  “这是我第一次来迪庆,和之前去过的德宏、昆明很不一样。”蔡益帆说,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的藏族服饰获得了小伙伴的一致喜爱,大家纷纷穿上喜爱的藏服,拍摄了社交媒体上颇受欢迎的“变装”视频,获得许多网友点赞。

图为多国“Z世代”青年席地而坐自由交流。 李嘉娴 摄
图为多国“Z世代”青年席地而坐自由交流。 李嘉娴 摄

  来自玻利维亚的克里斯对藏族酥油茶印象深刻,“第一次喝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是咸的,后来慢慢喜欢上了。现在如果让我在咖啡和酥油茶中选择,我会选酥油茶。”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洛茸村,村民边马家的传统藏式民居让马拉维小伙伊诺深深着迷,“为什么站在屋子里会这么凉快?”“哪些地方使用了榫卯结构?”“盖一栋这样的房子需要多久?”正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的他希望学到更多和建筑有关的知识,回国后为家乡建造崭新、牢固的房屋。

  探索迪庆,走进香格里拉最深处

图为“Z世代”青年参访传统藏式民居。 刘冉阳 摄
图为“Z世代”青年参访传统藏式民居。 刘冉阳 摄

  “多年前,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巴拉格宗这个地方,从巴拉村走到县城需要整整5天。”巴拉格宗景区创始人斯那定珠说,“而今天,你们坐着汽车就能进来,欣赏香格里拉大峡谷的美景。希望你们喜欢我的家乡,并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这里。”

  斯那定珠讲述了自己10岁受伤眼睛失明,13岁外出打拼,40岁携千万资产回乡修路,历经10年从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通向巴拉村的故事,给各国青年带来巨大震撼。

  “听到您的故事我深受感动,您修路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您曾经想过要放弃吗?”“巴拉格宗未来会如何发展?”青年代表们纷纷提出内心的疑问,尤其是离家学习的伊诺仿佛看到了自己,“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在学成之后回国建设我的家乡。”他说。

  “人活在世上,有许多的路要打开,不仅是联通内外的公路,还有发展和致富的思路。”斯那定珠说,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才能让通往巴拉村的路畅通无阻、越来越好,也希望各国青年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找到自己的道路。

  告别迪庆,踏上“画像”中国新旅程

图为斯那定珠迎接各国“Z世代”青年代表。 李嘉娴 摄
图为斯那定珠迎接各国“Z世代”青年代表。 李嘉娴 摄

  在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的美景前,11国“Z世代”青年迎来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来自马里共和国的陈旭在他的朋友圈这样写道,一张张美丽的梅里雪山照片获得许多朋友点赞。

  让马里最难忘的是,此行的11名青年不仅来自云南和北京不同的高校,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当各个国家、不同城市青年的观点在云南交汇,我们都收获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也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图为“Z世代”青年在梅里雪山前合影。 杜潇潇 摄
图为“Z世代”青年在梅里雪山前合影。 杜潇潇 摄

  中国“Z世代”青年代表、短视频博主常新宇此行也收获颇丰,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因祖国的大好山川、绚丽的民族文化而自豪,也在交流中找到不同文化的共同点、独特性,真正体会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很难想象,具有东南亚风情的德宏、现代摩登的昆明以及藏文化突出的迪庆都在一个省份,而文化特点如此不同的人们又能和谐包容地生活在一起,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结束此次旅程的蔡益帆回到学校,把沿途见闻、此行收获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同时,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多元民族文化包容并蓄,我也越来越喜欢这里。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缅中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为两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他说。(完)

【编辑:钱姣姣】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