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旅观察:江南入春,还能有啥“看头”?

分享到:

浙江文旅观察:江南入春,还能有啥“看头”?

2023年03月12日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浙江文旅观察:江南入春,还能有啥“看头”?
游客在西湖断桥上以荷花为背景拍照(资料图)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3月12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江南入春,还能有啥“看头”?

  记者 谢盼盼

  近日,浙江多地宣告正式入春,迎来了江南最好的时节。

  春和景明,各地繁花次第绽放,无论是法喜寺500岁的白玉兰出圈,还是西湖太子湾的春季花事启动,赏花成为三月浙江旅行的第一主题。

  除了赏花,还能看点啥?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认为,江南的春天有三种指向:出游踏青、春意萌动谈恋爱、祭祀祈福等,然而浙江春天的文旅项目策划显得单薄,基本上是把春天作为季节或标签来进行策划。

西湖梅花开放 王刚 摄
西湖梅花开放 王刚 摄

  其实,春天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地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绝非街头巷尾的“赏花”而已。

  在历史上,古人的春天生活雅致又多元,历代文人墨客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对比之下,当下江南的春天,缺乏寓意和体验活动。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认为,宋韵文化,是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识之一。浙江文旅融合应该在文化上进行深度挖掘,回到宋代的意境当中,融入茶道吟诗作画等雅集,虽然比较小众,但有高度,能吸引特定人群,市场传播面也会较广。

  他还认为,当代人对古代文人活动的理解不一定透彻。以探梅为例,在宋代时,大家普遍欣赏的梅花品种是绿萼,绿色的蕊、白色的花,在白雪皑皑中比较难发现,所以叫探梅。现在的梅花颜色多为红色,再加上民众“爱热闹”的审美偏好,也就没这种雅兴了。

  当赏花成为当下旅游第一主题时,不妨对花再进行深层次挖掘。周永广称,梅花的果实可以青梅煮酒,将赏花做成“喝花酒”;此外,梅花一旦脱离实体,还可以作为文化符号进行延伸,如梅花瓷、梅花印染等。

  贾云峰建议,浙江的春天文旅策划,应从三方面来突破。

游客观赏西湖郁金香(资料图) 王刚 摄
游客观赏西湖郁金香(资料图) 王刚 摄

  第一是将单纯的节气活动变为特殊的体验活动。

  以立春为例,九华立春祭是浙江衢州九华乡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的传统农时节令习俗,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踏青、插花、迎春神、鞭春牛、抬春神巡村赐福……人们以质朴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方式,体现着当地人对春神句芒的敬意,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贾云峰认为,立春祭不光是一次祭祀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走到户外去,跟牛发生联系,跟土地发生联系,跟和煦的春风发生接触。

  第二是将简单文旅项目变成指向和目的性明确的体验项目。将春天寓意的出游和恋爱,融入到文旅活动中,进行一系列的路线研发。

  第三是将传统的季节符号变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方法论,在文旅策划中更体现“国际范”。春天的江南,可以打很多“牌”,如宋韵生活、江南雅致生活等,这些都属于中国独特的东方美学。

  “东方生活美学应该从春天开始,让全世界通过一个春天的感动来体验江南、奔赴江南和留在江南。”贾云峰称。

  毕竟如古人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江南的春天,不妨多来一些“看头”。(完)

【编辑:李岩】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