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丰都木棒棰戏传承人:让非遗民间艺术活态传承
中新网重庆2月8日电(王婷婷)锣鼓响,舞步起,跟随配乐声,身着特色服饰的木偶在表演者的操纵下逐一登台,《偶戏闹春》《祈福鼓舞》……一场场热闹而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非遗表演,让市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新年伊始,记者跟随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丰都县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共绘乡村‘兴’风景——聚焦重庆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采访到丰都县艺佰木偶艺术团创始人、木棒棰戏第三代传承人张靖,探访守艺人背后的故事。
木偶戏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类别。丰都木棒棰戏起源于明清时期,属中国杖头木偶戏类别,是丰都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次接触木偶,便喜欢上了。”曾在丰都名山景区上班的张靖偶然机会与木偶结缘,“丰都有很多的民间传说,游客来丰都仅仅是听导游讲故事,看一些固态的雕塑,缺乏联动感,为什么不通过木偶戏的方式将这些民间故事演绎出来呢?”
“相信丰都的地域文化与非遗文化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张靖认为,结合丰都自身的地域文化,对木偶戏进行挖掘创作,打造丰都人自己的剧本子,让木棒棰戏成为丰都的一张文化名片。
通过拜师学艺,勤学苦练,2015年,张靖在丰都成立木偶剧团,开始用木偶戏讲述丰都的故事。张靖说,每个木偶重3至6斤,制作工序30多道,演员需经“静举”“形体”“木偶操作”等近三年培训才能登台演出。
“艺术团成立之初,困难重重,人员、道具、场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凭借着对木偶戏的满腔情怀,张靖在丰都县文旅委、县非遗中心和县文化馆等多方协助下,克服各种迎面而来的困难。
“对于丰都木偶戏,也会面临许多民间艺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传承艰难。”张靖形容说,“传承者靠着一腔情怀,就好像一个人挑着担子,在往前走,我年轻能挑得动,多挑一点,到我年老了,挑不动了,甚至有一天我走不动了,就地撂挑子,谁来接过这个担子。”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者,始终保持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地方非遗与文旅融合的路子。”张靖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众多非遗项目的传承想要走得更长远必须要抱团发展。
从2016年开始,张靖的团队通过参与县文旅委主办的“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周末小剧场”等丰都非遗、民俗、戏曲展演类活动和一系列公益活动,联合武当流通门、石工号子、木棒棰戏、剪纸艺术等丰都部分非遗项目,将非遗文化带到乡村小院,走进百姓舞台,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近年来,以张靖为代表的丰都木棒棰戏第三代传承者们正以丰都地方非遗民俗文化为源头,创新打造“酆都故事”系列木棒棰戏,把丰都“唯善呈和”、“惩恶扬善”的地域文化宗旨融进木偶戏剧中,推动非遗民间艺术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同时,通过用好非遗民俗文化资源,依托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平台,展演推广“龙孔戏牛舞”、“丰都木棒棰戏”、“石工号子”、“娄子山狮舞”等非遗项目,呈现旅游“丰都韵”。(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15:09:52
- 2024年11月23日 13:26:02
- 2024年11月23日 12:25:56
- 2024年11月23日 12:23:26
- 2024年11月23日 10:14:10
- 2024年11月23日 09:40:35
- 2024年11月23日 08:25:39
- 2024年11月22日 17:05:59
- 2024年11月22日 15:53:16
- 2024年11月22日 1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