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90后”第一书记郭子涵:握好接力棒 续写新希望

分享到:

山西“90后”第一书记郭子涵:握好接力棒 续写新希望

2022年10月26日 2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山西“90后”第一书记郭子涵:握好接力棒续写新希望
2019年,23岁的郭子涵继承父亲遗志,在乡村振兴舞台绽放绚丽青春,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晋城市文明办供图

  中新网太原10月26日电 题:山西“90后”第一书记郭子涵:握好接力棒 续写新希望

  作者 赵文肖 吉晓琴 裴囡囡

  从山西晋城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到平城镇秦家庄村,“90后”郭子涵在村里当“第一书记”已有3年。2019年,23岁的郭子涵继承父亲遗志,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乡村振兴舞台绽放绚丽青春,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接过接力棒,毅然投身扶贫战场

  2019年8月2日,51岁的郭建平因积劳成疾,倒在了扶贫工作岗位上。郭子涵回忆,自从踏上扶贫路,父亲郭建平永远在忙,很少有时间留给家庭。“那时候,我还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如此眷恋大山深处的那一方土地,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郭子涵忍着巨大悲恸,第一次走进台北村。朴实的乡亲们就像看见久违的亲人、围住她,满含热泪向她讲述父亲在村里的事情。

  郭建平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郭子涵含泪聆听着父亲的英雄事迹,但让郭子涵真正读懂父亲的,是一本工作日志。“到台北村去,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一个坚定的信念在郭子涵的心底萌生。

  郭建平去世10天后,郭子涵毅然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一个月后,23岁的郭子涵女承父业,踏着父亲生前的足迹,走上了扶贫路。

  从小事做起,小郭也成了乡亲们的“引路人”

  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但现实的台北村还是让郭子涵“大吃一惊”:3个自然村101户359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0户、145人。让贫困户真正脱离贫困、实现稳定增收,远非一日之功。

  城里生、城里长的郭子涵对“三农”工作的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如何答好这张答卷?郭子涵深思熟虑后,动员母亲也搬到村里住下,从此全身心投入工作。

  “好在有了父亲和工作队之前的铺垫,村干部和乡亲们都对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让我有了信心。”从走进台北村的第一天起,郭子涵就把父亲的工作日志带在身边。

  表格录入、入户走访、倾听建议、虚心学习……像郭建平一样,郭子涵深入一线,慢慢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打开了工作局面:

  郭建平为83岁的侯小毛争取了一把轮椅,解决了日常起居的大难题,郭子涵驻村后,又与县残联联系,帮他办理了残疾证;侯同法患有哮喘病,郭建平帮助他种了连翘、白皮松,郭子涵接力后,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帮助他增加收入至近5万元……

  郭子涵还完成了父亲郭建平生前最挂念的事:修好台北村到观村的路。

  台北村位于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深山沟里,修路是一代又一代台北人的梦想。父亲郭建平倾力去做,郭子涵也把它定为必须完成的目标。

  但对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修路何其艰难。为了不耽误工作,郭子涵经常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留在村里加班。每次跑手续,郭子涵都要独自驱车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往返于村里与乡镇之间。

  路通了,看着村民兴高采烈的样子,郭子涵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我时常想,是什么让父亲坚持到底?”回忆走过的岁月,郭子涵说:“应该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吧”。

  就这样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实事着眼,郭子涵适应了台北村的新生活,也成了乡亲们信任的“引路人”。

  换岗不换心,将青春奉献给“三农”事业

  很快,郭子涵的工作日志上有了像父亲一样密密麻麻的笔记,也见证了台北村的新变化:

  2019年,实施台北村到观村道路改扩建工程,拓宽进村口路段,实现村内街道硬化;新建两个蓄水池,更好解决村民用水问题;顺利完成危房改造;新建一个高标准水冲厕、8个无害化连片厕所;新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始运营。

  2020年,完成煤改电项目,全村实现电取暖;街边房屋统一粉刷,建起了特色门楼、凉亭、文化长廊、步道,乡村旅游发展初具雏形;连翘和白皮松的种植面积由300亩增加到500多亩,新建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发展桑叶茶、蒲公英茶等药茶产业,台北村有了稳定脱贫增收的产业。年底,台北村集体收入“破零”、达到1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先不足3000元增长为8000多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好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感动百姓·山西乡村爱心大使”“晋城楷模”等荣誉接踵而至。但郭子涵非常清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战打赢后,郭子涵没有离开陵川县。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她来到平城镇秦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继续拼搏在乡村振兴一线。虽然换了岗位,但她初心不改:“我要用脱贫的‘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秦家庄村交通便利,文旅资源丰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是每个村民的期盼。郭子涵了解村情后,与村干部一道,请专家、想点子、出规划,秦家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走在秦家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电子屏上记录着光照、温度、湿度,生菜、圣女果、草莓等果蔬生机盎然。更神奇的是,大棚里还“长”出了鱼。据负责人介绍,这是有机菜、生态鱼,立体种养,一水两用;为了产业兴旺,郭子涵和村干部建起了有机肥生产线,发展“设施蔬菜+有机肥生产+观光采摘”,促进现代农业循环发展;还新增了冷链仓储保鲜库、17栋春秋大棚等项目;民俗一条街、亲子农耕体验园、高标准公社民宿研学接待中心等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村集体入股,乡亲们分红——在郭子涵的带领下,秦家庄走出了一条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努力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殷实、幸福。”(完)

【编辑:唐炜妮】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