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龙门“牵手”云冈:石窟姊妹见证文明交融

龙门“牵手”云冈:石窟姊妹见证文明交融

2022年07月18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龙门“牵手”云冈:石窟姊妹见证文明交融
    洛阳龙门石窟夜景。(资料图) 刘鹏 摄

  中新网郑州7月18日电 (阚力)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17日实现了“云牵手”,两大石窟“掌门人”共同探究石窟寺文化的近继与远承,及其背后文明的交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州山南麓,现存大小窟龛254个,造像近六万尊。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今年4月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组织了“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以此让公众近距离欣赏龙门雕塑艺术之美。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称,石窟寺是中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此次牵手云冈石窟,目的也是通过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寺的联动,展现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图景。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表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像“两个姊妹”,开凿的历史背景很一致,都诞生于北魏时期,但一个处于北魏佛教恢复初期,一个处于佛教鼎盛时期。

  他指出,云冈石窟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治和社会生活风貌,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在一个朝代内雕凿而成的石窟精品。

  史家珍介绍,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和典型的皇家风范。

  在他看来,龙门石窟佛教艺术远承印度石窟之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和南朝时期先进深厚的汉族文化相碰撞、融合而开凿。龙门石窟造像艺术融入了汉族的审美意识,呈现出了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趋势。

  史家珍向记者表示,龙门石窟北魏造像艺术的“中原风格”和唐代雕刻的“大唐风范”,对当时国内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重要影响,并远及东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佛教造像艺术。

  张焯称,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依然为北都,云冈的皇家工程基本结束,但民间盛行的开窟造像之风尤烈。彼时,洞窟内部日益方整,石窟造像风格与特征更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对神仙形象的理解,与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同出一辙,标志着中华民族对西来佛教像法的引进与吸收过程的初步终结。

  两位“掌门人”表示,这次牵手开启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合作的新模式,未来将在推进中国石窟寺考古理念、方法、技术创新,以及石窟寺考古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联动。(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