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医生援非一周记:点亮非洲患者光明“视”界
中新网嘉兴7月10日电(张雨滴)“我的第一个非洲白内障患者走出诊间后,在拥挤的走廊高兴地跳起了舞,一旁的几个患者也跟着跳了起来,看到这一幕,我感觉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简单。”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章友美说。
2022年6月13日,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顺利抵达非洲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开始为期18个月的援非医疗工作。在结束了两周的医学隔离后,队员们与第18批援中非医疗队进行工作交接,在老队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诊疗工作。
出行前章友美或许完全没有预料到,在班吉,最初迎接他们的会是一路的黄沙漫天,尘土飞扬,以及炎热的高温。
“我们所在的班吉友谊医院由于电压不稳,时常停电,门诊及手术室的房间空调大多数都被烧坏了。”章友美说,穿着防护服在30℃以上的环境工作,下班后往往全身湿透。
一周下来,章友美在逐渐熟悉诊疗环境、诊疗工作、眼科门诊的各项流程的同时,平均每天需要接诊25名患者。
让章友美印象最深刻的是,前来就诊的近70%患者都是白内障患者。他们来医疗队就诊,希望在中国眼科医生的帮助下重见光明。
“患者们就诊时,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je ne pas le voir pendant longtemps(我看不见很久很久了)’。”章友美说。
他坦言,中非共和国的医疗体系相对落后,眼疾患者没有及时就医的条件,大多数直到视力低下、严重影响生活才来就诊。从门诊就诊患者来看,中非共和国白内障发病年龄年轻化,较中国提前近10年。
或许对于一些中非眼科患者来说,章友美就是他们重见光明的“希望之光”。
手术日,章友美开展了他在当地的第一例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却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在手术过程中,超声乳化仪器出现了故障。“这是医院里唯一一台超声乳化仪器,使用频率高,机器老化快,容易出现故障。”章友美说。
医院里机器故障、停电在当地是常态化现象,章友美和他的团队在手术前便已做好备选方案。最终,他们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人工抽吸再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手术非常成功。
章友美回忆,第二天为患者打开纱布后,患者很满意,术后视力恢复到0.5。“非洲患者话少,却又不失礼貌,一句简单的‘merci(谢谢)’,一个竖起大拇指的简单动作,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收获感动的同时,章友美亦有惋惜与无奈。如在他接收眼底疾病患者时,却苦于在班吉没有任何药物能去干预。同时,由于缺乏玻璃体切割仪器等手术设备,一些眼底疾病患者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我唯有尽我所能多开展手术种类和数量,为急需治疗的眼疾患者解决难题。”章友美说,此外,目前班吉友谊医院有一名助手正在跟其学习眼科相关知识及技术。在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将倾囊相授,为当地眼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眼下,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任务已经开启。在与中国有7小时时差的班吉,队员们秉承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20:18:26
- 2024年11月24日 19:38:44
- 2024年11月24日 17:47:03
- 2024年11月24日 17:15:17
- 2024年11月24日 16:06:07
- 2024年11月24日 15:50:47
- 2024年11月24日 14:46:57
- 2024年11月24日 14:28:16
- 2024年11月24日 13:27:44
- 2024年11月24日 1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