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四川彭山“硕士农民”:乡村需要新农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眉山4月24日电 题:四川彭山“硕士农民”:乡村需要新农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记者 王鹏
4月下旬,暖阳照射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博视家庭农场,一位戴着眼镜、外表斯文的“农民”正在给葡萄打农药。利用延伸到葡萄架的管道,几十亩葡萄一下午就能打完。这是当地著名的“硕士农民”刘沈厅,已“回家种地”近5年。
今年34岁的刘沈厅,2015年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曾留校工作,也曾在一家日企服务。2017年,考虑到家乡彭山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他被乡村发展机遇吸引,用家中积蓄承包了130亩地,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目前,刘沈厅经营着两家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超200亩,年收益约200万元。
刘沈厅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他主要有两个基地,一号基地有130亩晚熟柑橘,二号基地主要做产学研示范基地,总面积约100亩,主要种植蔬菜、葡萄、草莓和黄桃。
过去十年来,从高校到田间地头,刘沈厅的人生选择可谓特别。但他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有价值”。谈及近几年的“种地”经历,刘沈厅直言收获很大,当然也不可避免踩过“坑”。
那是刚开始承包土地的2017年,刘沈厅种植了80亩猕猴桃,50亩晚熟柑橘。作为一名“门外汉”,由于技术不精,导致作为底肥的有机肥发酵不充分,结果80亩猕猴桃全被“烧”死,投入打了水漂。
“我是学电子科学技术的,对农业不了解,但我学习能力很强,我觉得只要愿意去学,愿意扎根去做,难度不是特别大。”抱着这样的信念,刘沈厅开始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顺利掌握了晚熟柑桔的种植技术。2020年,他的农场售果30多万斤,实现营收150多万元。
与传统的果农相比,有着硕士学历的刘沈厅,最大的特点是“爱琢磨”。正是这种在学校时搞科研的劲头,让他在农业领域越来越“如鱼得水”。
“农业是一个需要适度扎堆的领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刘沈厅举例道,他的农场周边种植户众多,一开始大家抱团发展,成立了传统的合作社,却发现对市场影响很小,没有议价能力。后来了解到日本有一种果业协会的模式,非常先进。于是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在2019年10月成立了彭山区家庭农场联盟。
这一平台的效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彭山区有7000万斤晚熟柑橘亟待销售。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家庭农场联盟的主导下,刘沈厅利用一处废弃的汽车生产厂搭建物流中转站,在两周时间内顺利销售了1000多万斤。
“这1000多万斤的价格还不错,每斤卖到4块多,稳住了市场,稳住了大家的信心。”刘沈厅说,稳定的市场和信心最终避免了后续几千万斤晚熟柑橘的价格雪崩,为果农减少了损失,“其实农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在刘沈厅看来,作为一名新农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帮助整个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他主动在自己的农场搞起了“发明”,除了广泛应用科技设备,还把农场打造成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时常会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学生和专家来农场参观交流,内容包括AI智能识别、物联网智能大棚、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
“我们开发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入驻了300多个农场,上线了500多款产品。你看,其实我还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用上了。”刘沈厅说,能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很有价值,也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谈及未来,刘沈厅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农业人才,而传统农民受思维和观念制约,因此他打算依托农场建立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农村、爱农业的一批年轻人,投入到农村中,“让年轻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带动更多人一起做好农业,实现共同富裕。”(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2日 17:05:59
- 2024年11月22日 15:53:16
- 2024年11月22日 11:30:42
- 2024年11月22日 10:59:13
- 2024年11月22日 09:01:32
- 2024年11月22日 08:56:14
- 2024年11月22日 08:50:03
- 2024年11月22日 08:23:48
- 2024年11月22日 08:21:02
- 2024年11月22日 07: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