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殡葬创新渐趋多元 “生命终点”如何兼顾情与理

殡葬创新渐趋多元 “生命终点”如何兼顾情与理

2022年04月05日 0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河南洛阳:首例“生命晶石”交付 生态安葬更“清明”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洛阳4月5日电 题:殡葬创新渐趋多元 “生命终点”如何兼顾情与理

  作者 阚力

  清明节祭扫,河南洛阳的徐妍摘下脖子上佩戴的一颗小小“生命晶石”,轻轻擦拭着,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生命晶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殡葬方式,通过压力高温升华等技术,将骨灰制成晶石,可作配饰、装饰品等。徐妍佩戴的就是其已逝父亲骨灰制成的生命晶石。

  近年来,中国殡葬新风渐起,殡仪、安葬、祭祀等环节日趋多元。海葬、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云追悼”“云守灵”“云祭扫”等新形式,生命晶石、骨灰压缩等新技术,受到关注。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裁赵小虎4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2019年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是当下最受民众欢迎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树、花坛和草坪是公共绿地中存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景观,大自然的亲切感让这些安葬方式深受民众认同。”赵小虎如是说。

  不过,有近30年殡葬从业经历的赵小虎也指出,“从调研数据来看,生态葬叫好不叫座。”对生态葬接受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思想观念、生态意识以及社会舆论。

  在赵小虎和一些业界专家看来,“生命终点”兼顾情与理才能被更广泛接受。

  这其中,“情”必须要留。赵小虎说,祖辈传承的血脉之情、信仰之情,是中国人传统的“根性”。“理”就是注重当下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殡、葬、祭环节,应该注重内在,更加从容,“大操大办,坚持土葬是非理性的”。

  赵小虎认为,既要随喜选择、量力而为,也要摒弃陋俗、节地生态,“墓碑要‘瘦身’,纪念要‘扩容’。”

  他以生命晶石为例称,通过加工手段,让骨灰以更加多元的形态存在,这让墓碑“瘦身”有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个纪念物、标志物,生命晶石可以镶嵌在形态各异的每一处空间中。”记者采访中,一些民众也认为,生命晶石体积小、形态美,既经济实惠又能随身携带,或将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赵小虎认为,随着生命晶石、骨灰钻石、骨灰压缩等新技术不断出现,且融合了“互联网+实体”的智慧陵园新形态也已出现,以后的墓园或许应该叫生命纪念公园,园里的任何一个景观都是一个生命纪念物,其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