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创新渐趋多元 “生命终点”如何兼顾情与理
中新网洛阳4月5日电 题:殡葬创新渐趋多元 “生命终点”如何兼顾情与理
作者 阚力
清明节祭扫,河南洛阳的徐妍摘下脖子上佩戴的一颗小小“生命晶石”,轻轻擦拭着,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生命晶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殡葬方式,通过压力高温升华等技术,将骨灰制成晶石,可作配饰、装饰品等。徐妍佩戴的就是其已逝父亲骨灰制成的生命晶石。
近年来,中国殡葬新风渐起,殡仪、安葬、祭祀等环节日趋多元。海葬、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云追悼”“云守灵”“云祭扫”等新形式,生命晶石、骨灰压缩等新技术,受到关注。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裁赵小虎4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2019年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是当下最受民众欢迎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树、花坛和草坪是公共绿地中存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景观,大自然的亲切感让这些安葬方式深受民众认同。”赵小虎如是说。
不过,有近30年殡葬从业经历的赵小虎也指出,“从调研数据来看,生态葬叫好不叫座。”对生态葬接受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思想观念、生态意识以及社会舆论。
在赵小虎和一些业界专家看来,“生命终点”兼顾情与理才能被更广泛接受。
这其中,“情”必须要留。赵小虎说,祖辈传承的血脉之情、信仰之情,是中国人传统的“根性”。“理”就是注重当下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殡、葬、祭环节,应该注重内在,更加从容,“大操大办,坚持土葬是非理性的”。
赵小虎认为,既要随喜选择、量力而为,也要摒弃陋俗、节地生态,“墓碑要‘瘦身’,纪念要‘扩容’。”
他以生命晶石为例称,通过加工手段,让骨灰以更加多元的形态存在,这让墓碑“瘦身”有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个纪念物、标志物,生命晶石可以镶嵌在形态各异的每一处空间中。”记者采访中,一些民众也认为,生命晶石体积小、形态美,既经济实惠又能随身携带,或将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赵小虎认为,随着生命晶石、骨灰钻石、骨灰压缩等新技术不断出现,且融合了“互联网+实体”的智慧陵园新形态也已出现,以后的墓园或许应该叫生命纪念公园,园里的任何一个景观都是一个生命纪念物,其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完)
- 专题:网络中国节·清明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20:58:48
- 2024年11月23日 19:13:24
- 2024年11月23日 18:36:17
- 2024年11月23日 15:09:52
- 2024年11月23日 13:26:02
- 2024年11月23日 12:25:56
- 2024年11月23日 12:23:26
- 2024年11月23日 10:14:10
- 2024年11月23日 09:40:35
- 2024年11月23日 08: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