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肾”洞庭湖区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双“复苏”?
(两会观察)“长江之肾”洞庭湖区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双“复苏”?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付敬懿)洞庭湖是唯一吞吐长江的通江湖泊,独特的水文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它长江中游洪水重要调蓄场所和国际重要湿地的地位。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和支持洞庭湖治理,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真正实现相互促进、携手发展,洞庭湖区仍在不断破题。
“洞庭湖淤积萎缩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亟须实施生态疏浚,结合城陵矶出口兴建综合枢纽,治理好‘盛水的盆’,系统治理和复苏洞庭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湘全国政协委员黄兰香为第一提案人,李微微、何报翔、潘碧灵等近十位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以期复苏洞庭湖生态环境。
受自然演变特别是泥沙淤积影响,洞庭湖逐渐萎缩。据统计分析,1951年至2002年洞庭湖年均沉积泥沙1.2亿吨,总淤积量超过62亿吨,挤占湖容45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淤积厚度超过2米。由此带来了调蓄能力减弱、湿地生态衰退、水源涵养不足等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近年来湖南在国家支持下持续强化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43.8%,2021年水质总体由2015年Ⅴ类好转为Ⅳ类,除总磷外,其他考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2003年三峡工程建成运行,洞庭湖由淤积转为微冲,也为疏浚复苏洞庭湖创造了条件。”提案认为,实施洞庭湖生态疏浚,可将东、南、西洞庭湖湿地连成整体,提升洞庭湖生态系统质量及湿地整体效益,同时扩大洞庭湖调蓄容积,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
不仅如此,洞庭湖生态疏浚还能夯实水源民生保障,在9至10月份可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超过30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战略提供水资源支撑。同时可增大枯期洞庭湖航道水深,构建航运黄金水道,汇集经济循环发展动能。
不过提案也指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众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几乎涵盖所有湖泊水域,生态疏浚范围不可避免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重叠,建议相关部委必须专题论证工程生态效益及影响、研究工程方案,“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由传统‘靠水吃水’变成‘靠水护水’,经济发展也面临阵痛。”多年关注洞庭湖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云波表示,造纸、非法养殖、非法采砂等传统产业集中退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加大了民众就业和增收压力。
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在“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中,湖南坚持走好走稳环保和发展“平衡木”,努力实现经济生态“两条腿”走路。近年来,通过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GDP总量占湖南四分之一,经济增长动能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今年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拟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和批复湘鄂两省此前共同编制的《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对规划内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将洞庭湖纳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范围,建立洞庭湖保护治理长效机制,统筹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该建议还提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建立区域联动、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长江及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建立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指导和支持建立洞庭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完)
- 专题:2022全国两会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8日 22:31:42
- 2024年11月18日 22:17:13
- 2024年11月18日 13:57:29
- 2024年11月18日 13:53:59
- 2024年11月18日 12:47:49
- 2024年11月18日 11:47:13
- 2024年11月18日 11:45:07
- 2024年11月18日 11:06:09
- 2024年11月18日 10:32:42
- 2024年11月18日 1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