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报喜不报忧” 是年轻人成长阵痛

“报喜不报忧” 是年轻人成长阵痛

2022年01月15日 03:59 来源:南宁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报喜不报忧” 是年轻人成长阵痛

  ■关育兵

  临近春节了,对于不少离家在外生活的人而言,故乡一直是心头的牵挂。对于在异乡生活的年轻人来说,会和家人随时交流自己的真实情况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58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0%的受访青年会对家人“报喜不报忧”。(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报喜不报忧”不仅是大多数异乡年轻人的现实,也是异乡游子普遍存在的心态。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心态,并非炫耀,也并非不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帮助,更非不思念家人,而是远在异乡的他们,不愿意让家人为自己担忧而已。

  笔者的一位朋友上大学期间,经常大事小事、开心事、烦心事,都喜欢和父母说。开心的事好说,烦心事、苦恼事,常常会引起父母的担忧。“儿行千里母担忧”,从来就不是一句话语,而是真真切切的牵肠挂肚,而是随时都可能立即动身的远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报喜不报忧”是成长,是成长中的坚韧,是对家人的担忧,是对父母的体谅和负责。也有的年轻人,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直到最后铸成大错,甚至因此丢了性命。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确切事实的。相形之下,这样的“报喜不报忧”,并不是成长,而是隐瞒。相较于前者来说,如此后果,可能说出来要更好一些。

  到底是“报喜不报忧”,还是喜忧兼报,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有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就比较好:“遇到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心里会有些难受,但也尽量不告诉家人,等身体好了以后,再跟家长说生病的事。”也有年轻人认为,如果是一些比较麻烦的情况,瞒着父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应该告诉父母。“比如像身体出了状况,不能等到要住院或者做大手术时,父母才得到消息。如果有什么情况得提前跟他们说,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负责。”这样的认识,是有见地的,也是负责任的,值得称许。

  事实上,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是愿意知悉年轻人的一切的,包括成功的喜悦,也包括失败和不幸的烦恼。因此,年轻人报喜又报忧,很难说有什么过错。不过,在陈述事情以后,尤其是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些小事,要明确告诉父母:我想自己尝试解决,学着长大,学着去处理事情,你们不要担忧。有困难,或者难以处理的时候,我会向你们求教的。这或许是更为正确的态度。相信有不少成长后的年轻人,也是这样与父母沟通的。从“报喜不报忧”到喜忧兼报,合理告知父母,这是年轻人成长阵痛后的再成长,是对父母更深的理解和负责。

  作为父母,担忧孩子是没有错的,体谅孩子也没有错,但理性对待孩子的报忧,客观地和他们分析,不表现出过分的担忧,相信孩子,不做冲动型选择,或许也能让孩子报喜又报忧。

【编辑:王禹】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