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种植村”蝶变:昔日“欠债人”今成“带头人”
(我家的小康故事)东北“种植村”蝶变:昔日“欠债人”今成“带头人”
中新网吉林9月16日电 (石洪宇)三梁村坐落于东北著名的稻米之乡吉林省舒兰市。但三梁村却与稻田无缘,玉米和杂粮占去大部分耕地。
再有两周当地就将秋收,“收成”和“收入”会成为村里高频词。对46岁的李林森和整个村庄来说,粮食重要,但村里的“产业”也重要——这关系到这个种植村的“突围”。
“我们村原来基本是看天吃饭。”李林森说。但这一切在2013年李林森全票当选三梁村党支部书记后开始慢慢改变。村民们的想法相当直接:“希望他带领大家多赚点钱。”
李林森祖辈居住于此,乡亲们曾帮他渡过难关。20世纪90年代,乡亲们借钱帮助其去北京开饭店。在北京打拼6年后,李林森返乡。村民们还记得,他回乡第一件事便是主动还钱,利息和本金分毫不差。
李林森说,他会永远感谢“债权人”的帮助。债权人是村民,也是整个村庄。
李林森用剩余资金在村里投资成立了牧业公司。公司效益越来越好,但村庄的整体情况却像被自然条件冰封了一样,在持续恶化。
彼时,村路破损,部分院墙破败,生活垃圾侵入水渠和田园。除了被土地拴住的村民,整个村子渐失活力,年轻人陆续搬离,老年人丧失劳动力。代表村子颜面的村部破乱不堪,而村集体只有负债。
这让李林森忧心,“我怀念以前那个热热闹闹的村子。”他决定成立农牧业发展公司,鼓励村民入股集资。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做出承诺:入股三年后如果不盈利,连本带利退股。
为了规避养猪风险,李林森在养猪场吃住三年,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2015年末,企业首次股东分红156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分红18万元。
“在我们村搞种植业有诸多困难,那就用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李林森利用帮扶资金吸收贫困户入股公司。同时,在三梁村养殖业基础上成立三稻粱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2公顷,种植有机杂粮。此外,再兴建一个酒坊。
养殖厂的粪肥会滋养杂粮的生长,杂粮会流向酒坊。
51岁的李春波家中有2公顷土地,除了每年3个月的农忙,他是酒坊的固定工人。“酒坊的工资和土地持平。”他说,努力工作一年可以赚到将近4万元。
王振龙在酒坊里负责酒料搅拌。工作不繁重,也让这位58岁的贫困户不必再远行打工。他说,除了种地,现在学会了酿酒的部分工艺。
村民李万国亲见村庄的改变。“以前的村子遍地垃圾,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坑。现在不一样了,是水泥路。”李万国坐在盛开着的野花旁说,村子有钱了,一切也都变得体面。
眼下,三梁村有了更具体的计划。除了“三稻粱”品牌,还要发展传统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农家院服务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基地。
上了年纪的村民会感慨村子的变化,天气晴朗时他们会坐在酒坊的长椅上,村子如往常般热闹。高粱酒的香味萦绕不散,这是村子幸福的味道。(完)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
- 2024年12月21日 00:32:32
- 2024年12月20日 14:20:56
- 2024年12月20日 14:08:53
- 2024年12月20日 14:04:55
- 2024年12月20日 13:39:25
- 2024年12月20日 13:19:22
- 2024年12月20日 1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