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手艺人传承古老钉碗技艺 让瓷器“复活”塑残缺之美
中新网宁波12月12日电(记者 林波)找齐打碎的瓷片进行拼接,用绳子固定绑紧,定位破瓷后,再用自制铜钉进行锔钉……在应培明的“金刚钻”下,一只破碎的瓷器如同魔术般被修复整齐,焕发出新生活力。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说的便是钉碗这门用来修补破损的碗盆等器皿或者在器皿钉上主人的姓或名的民间老手艺。从无人问津到如今年轻人参与学习,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开授课程的宁波市钉碗技艺非遗传承人应培明感受到了传统老手艺的“春暖花开”。
应培明于1964年在浙江宁波出生,受祖辈的影响,打小喜爱“修修补补”。他解释道,旧时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低下,老百姓特别节俭,“盘、碗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亦是十分珍惜,破裂后舍不得丢掉,保留在家里,等来了钉碗师傅修钉。”
在应培明的记忆里,钉碗师傅同箍桶、磨剪刀、搓沙尖等手工艺人一样,走门窜户吆喝拦生意。
“‘钉碗,碗刻字……’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钉碗师傅来了,主妇们有新碗买入而未刻上字的,或有破碎的饭碗就拿出来叫钉碗师傅钉字补碗。”应培明告诉记者,彼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钉碗是非常常见的一门手艺,颇受民众喜爱。
1997年,应培明开始专业收藏瓷器、研究瓷器,并商业修补瓷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钉碗的人越来越少,我用其他产业来补助家用和创作。”
平日里,应培明喜欢一个人在家安静地钉碗,“钉碗这门手艺,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一个榔头没有轻重,这件器皿就是报废了。”
“钉碗并非易事。”在应培明看来,尽管钉碗工艺流程仅为找瓷拼接、定位破瓷、制钉、打孔、锔钉和打磨等六个流程,但每个工艺流程都有着不同的解法,“以定位破瓷为例,需要决定每支钉子的位置和数量,从力学和美学考虑它的牢固性和美感,避开纹饰处和口沿等位置。”
而钉碗所用的工具,大多是应培明“私人自制”,“很多工具因为特殊性买不到,就像这些弯剪刀、金刚头、金刚钻都是我自己打磨制作的。”
诚然,时代在发展和进步,但老手艺的生存空间与之越来越少。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或逐渐消亡,或勉强延续,亦或焕发新生。
为了让这门老手艺焕发新活力,2010年3月,应培明赴景德镇学习进修钉碗技艺,拜景德镇古陶瓷修复师曹开银为师,向其学习修复心得,学成后为众多古瓷器收藏爱好者修复瓷器。
“原先钉碗主要是考虑实用性,现在还要讲究观赏性。”应培明表示,随着钉碗人群的渐行渐远,将破损瓷器更加美观得“补”出来成为“留守人群”的需求。
“只要不把这门手艺失传了,就很满足了。”钉碗讲究慢工出细活,一件破损的瓷器,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修补好,考验的是手艺人的技术、经验以及耐心,也正是基于此,应培明也修得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3日 11:08:33
- 2025年01月23日 10:24:02
- 2025年01月23日 10:04:03
- 2025年01月23日 09:32:43
- 2025年01月23日 09:32:01
- 2025年01月23日 08:54:44
- 2025年01月23日 07:47:48
- 2025年01月23日 04:11:03
- 2025年01月22日 19:54:51
- 2025年01月22日 19: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