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睡不着”的小城
一座“睡不着”的小城
——寻访“晋江经验”(上)
6月15日零时12分,晋江市三创园内,一个创业团队仍在加班。据三创园负责人介绍,每晚这里都有好几家创业公司在加班,直到深夜。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让我们先看这样一组数字:
一个县级市,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81.5亿元,是1978年的1366倍;财政总收入212.23亿元,是1978年的1158倍;
同样是这个县级市,40年来民营企业突破5万家,诞生了46家海内外上市公司;
这座面积仅649平方公里的小城,在占全省两百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出全省十六分之一的GDP,已连续1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
如此令人叹服的数字,这个县级市还能列举出一长串。这个小城名叫晋江,位于福建泉州。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7次深入晋江一线调研,对晋江的发展关心备至,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思路。晋江改革开放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由此被总结为“晋江经验”。
数字只是“晋江经验”的表象,其背后折射的是晋江人敢拼善赢的精神。
从“偷偷摸摸干”到市长深夜推介项目
晋江人最爱唱一首名为《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歌词中,有着晋江人的奋斗哲学。对“拼”字,他们有着深刻的理解,已融入他们的血液里。
晋江被很多当地人称为“睡不着”的城市。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土地贫瘠等原因,晋江一直是穷县。在困窘环境逼迫下,这里诞生了一批“睡不着”的人,努力探寻脱困致富之路。
福建省劳模、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澄清,依然记得当年的苦日子。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家里负担太重,他从国营单位出来打拼,白手起家,从一文不名成为一家大型民营上市企业的董事长。创业之初,他“不睡觉,夜里偷偷摸摸地干”。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依然是整个厂区最晚下班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机遇不断产生,这里很多的创业者同样“睡不着”“不敢多睡”。盼盼食品集团创立于1996年,如今新的园区早已拔地而起,但集团董事长蔡金垵仍在老厂区门前的一幢红色小楼里居住。他说,这里有他早期创业的记忆,安放着他的初心。
“你们谁知道凌晨公鸡打鸣之前会做什么?”面对蔡金垵的提问,在场记者面面相觑。“创业时我每天睡不着,清醒时看到院子里的公鸡打鸣前总会扑腾几下翅膀,那场景我永远忘不掉。”
在奋进的新时代,年轻的创业者们更“睡不着”了。云集着众多创业项目的晋江创意创新创业园(三创园)经常是到了晚上依然灯火通明。
云尚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华港说:“公司初创1年多的时间内,我经常每天晚上11点到家,凌晨5点才睡觉,第二天早上8点多就去公司。”拼成这个样子,可在晋江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这里的老板不睡觉的。”晋江城市展览馆的志愿讲解员半开玩笑地说。
“不睡觉”,不过是对晋江敢拼善赢精神的一种比喻。
不仅是企业家和创业者“睡不着”,晋江政府工作人员同样很“拼”。从国外引进到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作首席科学家的许志,对此深有感触。
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拼”,是他刚归国不久的一天夜里。当晚10点多,许志接到了晋江市长张文贤打来的电话,说会立刻派车接他到政府办公楼,和研究院负责人一起同一位东南亚国家政府特使会面。原来,张文贤当晚在和这位特使交谈时,发现了对方的技术需求,立刻就想将许志的技术推介给对方,于是马上拨通了许志的电话。
“那位特使是位华侨,更熟悉闽南话。而我听不懂闽南话,市长干脆当起了翻译。”许志说,“这件事真是令我难忘,晋江政府的效率高啊。”那一天,他们一直畅谈到晚上12点多。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接到类似来自各级政府官员的深夜来电不止一次。
用纸巾鞋子雨伞拼出来的“传家宝”
晋江的敢拼并非蛮干,而是智拼、善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守实体经济“传家宝”并不断创新发展。每到发展的关键时期,晋江都及时制订相关政策,保障鼓励企业坚守实业。
而这座小城顽强发展依靠的产品,多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一双鞋,一件西装、一张纸巾……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发展实体经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烟囱比电线杆还多”……一度出现的局面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对此,民营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又“睡不着”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发展诚信经营,注重品牌创新发展。于是,“中国伞都”“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14个“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都相继落户晋江。
晋江的企业家们说,我们就是要做这些鞋、西装和纸巾,而且我们要做精做好。
恒安集团掌舵者许连捷年逾六旬,作为闽商代表人物,他最大的心愿是做好一张小小的面巾纸。“不要小看这个纸巾,我们做的纸巾要做到擦嘴没有纸屑,马桶冲下去就化掉,要让消费者有最好的体验。”他说,小纸巾占足了市场份额,一样大有作为。而正是依靠小小的面巾纸,恒安集团成为晋江首家上市公司。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经常夜以继日地思考企业发展,最近他刚带着企业70余位高管从沙漠徒步归来,以这样的仪式宣告“二次创业”。谈起晋江经验,他同样认为专注实体,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要做好一双鞋,乃至一双鞋垫。”丁世忠说。
为了做好这双鞋,安踏成立了国内首家鞋类运动科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告诉每一位参观者,小小一双运动鞋浓缩了多项科技创新技术,而其通过鞋里的芯片可以掌握着消费者的“健康密码”。
归国过渡了一段时间的南京人许志,最近决定将父母接到晋江定居。他说,虽然国内很多地方也为他提供各种优厚待遇,但晋江这里丰厚的实体经济“土壤”和政府企业干事的那种拼劲,让他最终选择留在这里。
他之前去过不少地方,一些企业老板在没看到新技术的效益时会非常犹豫,“这里的民营企业家确实不一样。面对新技术,我感觉晋江人敢拍板,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看准了就下决心。”许志说,他的技术团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力支撑。
如今,许志给晋江鞋企带来许多前沿技术和创新思想,而这里的实体经济产业集群也给了许志和技术团队广阔的应用天地。
鞋、纸巾、厨卫用具……就是靠这些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小产品,晋江做好了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大文章,在多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中,当地的经济发展都能行稳致远。
“接过你的手,走出我的路”
晋江产业经济目前正处于不断转型过程中,晋江当地企业的二代“掌舵人”们也正在逐步接手企业。
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发展,晋江市政府主导了一项特殊计划——“领航计划”。市人才办主任黄建华介绍,该计划全面导入立体培养模式,让年轻的企业家同实战专家一起,通过解决参训企业的实际问题实现成长、提升。
1991年出生的企业接班人洪炳煌,是“领航计划”一期学员班学员。他接手的恒丰(福建)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传统化纤企业。接管企业之前,他先在一线做了两个月的工人,而当时车间工友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那段日子,他明白了父亲的每一分钱是如何赚来的,也更懂得“爱拼才会赢”。
在他印象里,父亲的每辆车都只有4年寿命,因为父亲乘车4年“跑”业务的路程超过50万公里。这种拼搏精神影响着他,现在每次出差谈业务,洪炳煌一定是订早上9时前和下午5时后的飞机,为的是争取更多工作时间。为洽谈业务,去年一年他乘坐了140多次飞机。
投石智库联合创始人孙荣芸是一期学员班的班主任,跟踪这些年轻企业掌舵人两年来,她清晰地看到,“派单、外贸、工厂、工人、工序、机器”这些与传统制造业有关的关键词,在这些年轻人从父辈那里传承过来的过程中,正发展为“研发、精益、材料、人才、供应链”等新基因。但他们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对“拼”的执念依然没有变化。
“目标再远大,也要脚踏实地一直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并把它做到极致。”洪炳煌说,父辈一直跟他讲一句闽南话“大石要有小石堆”,做好一件事情要有大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稳固的基石。
每期“领航计划”开班仪式上,都会播放一部《接手》的短片,洪炳煌对其中一句话印象特别深:“接过你的手,走出我的路。”他说,每次想起这句话,他内心都很沸腾,有时,会兴奋得“睡不着”。
车辉 王维砚 吴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