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7年考研今起开考 在校生作弊或被开除学籍

2016年12月24日 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举行 210万考生参加考试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吕春荣)今日起,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考。受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的因素影响,多地报名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在考试纪律方面,在校生作弊或被开除学籍。

资料图。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资料图。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2017年考研今起开考 多地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今起至26日,2017年考研将在全国进行。中新网记者注意到,近十年来,每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均在120万以上,到2016年达到了177万。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受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的因素影响,201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报名人数创新高。以河南为例,报名确认考生15.66万人,比去年增加2.07万人,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北京、新疆、江西等地报名人数均出现了20%以上的增幅,新疆较上年增幅更是达到32.18%。

  上述报告称,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7%至20%。在报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

资料图:2015年12月26日,2016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全国开考。图为考生步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考点。孙文潭 摄 视觉中国供图
资料图:2015年12月26日,2016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全国开考。图为考生步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考点。孙文潭 摄 视觉中国供图

  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

  与往年相比,2017年考研的一大变化是,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这也意味着,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首次统筹管理、合并进行。

  以往,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只需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联考,但教育部已明确,今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

  据了解,今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根据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资料图:7月19日,3000多名学子聚集济南的山东会堂参加考研培训班,备战考研。<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勇 摄
资料图:7月19日,3000多名学子聚集济南的山东会堂参加考研培训班,备战考研。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考研作弊将受严惩 在校生或被开除学籍

  每逢全国性大型考试,考试纪律都会被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在今次考研前,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违法行为的举报电话,还提醒广大考生,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前,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其中,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规定》要求,对在招生工作中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管理规定行为的招生单位、招生考试机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招生工作人员,一律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完)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