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共服务理应注重用户诉求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自己目前身份证上的照片,52.3%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其中12.5%的受访者非常不满意。42.5%的受访者曾要求重拍身份证照片,但仅18.8%的受访者的要求实现了。65.4%的受访者支持全国推广“身份证照片不满意可重拍”。(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羞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身份证照片,恐怕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甚至明星的身份证照片也屡屡成为被围观的对象。当然,羞于展示的身份证照还不仅止于审美上的缺陷,更可能意味着实实在在的麻烦。譬如48.7%的受访者就曾因身份证照片与本人差距太大而遭遇过麻烦。
那么,拍一张可以拿得出手,不至于因为与本人差距太大而带来麻烦的身份证照片究竟有多难?在当下摄影已经普遍数码化的时代,单纯从成本上讲,应该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因此,身份证照片难看的背后,其实是公共服务思维的脱节。
可以说,身份证照片所引发的吐槽与纠结,生动地反映了某些公共服务现实与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新要求之间的落差,也说出现代公共服务的某种常识:即便是小到如一张身份证照片,在公共服务的获取中,公众也越来越需要能够满足自身的个体需求。用流行的话来说,公共服务也应注重用户体验。这种要求并非是强人所难或苛刻,毕竟,越是小的细节中,越能彰显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成色。
因此,如果注意到这背后所对应的公共服务对象要求的变迁,要改变这种现象,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转变服务思维,来一场服务理念的转换,真正让服务提供者以服务者的要求为标准,而非反过来让受众被动接受服务提供者的标准。事实上,已有地方对此作出回应:2014年7月,山东省济南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居民身份证照片“多拍优选”措施。同时,对已有身份证照片如不满意,也可随时自愿申请换领身份证。这种先行改革,应该引发效仿跟进。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服务者角色理念的深入人心,类似身份证照片能否拍得好看一点的追问,在一定时期内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而这一切无不指向的是社会对于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新期待。不妨说,随着社会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提供者与受众之间的权利界限更加明晰,我们也会越来越习惯于身份证照片式的吐槽,从而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还是回到身份证照片的话题上来,如果说因为照片难看而大规模换证有必要考量成本的合理性,那么,2015年首批10年有效期的身份证即将到期,26~35周岁的80后将进入身份证换领期,在这种统一的证件更换行动之下,应当能让人在身份证照片上看到应有的进步——它未尝不是十年来公共服务质量变迁的一个缩影。■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