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后人追忆抗日名将阚维雍烽火岁月
中新社柳州9月4日电 题:烈士后人追忆抗日名将阚维雍烽火岁月
作者 朱柳融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作降将军。”这是中国国民党抗日名将阚维雍在1944年桂林保卫战前写下的绝命诗。
本月1日,阚维雍被列入中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阚维雍的儿媳妇杨秀云和孙子阚滔定居于广西柳州市老年大学院内一间建于上个世纪80时年代末的房子,走进家门,就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军人戎装照:儒雅的脸上戴着一幅眼镜,穿戴整齐的戎装,这就是阚维雍将军。
“虽然与家公无缘见面,却从老伴(阚维雍第三个儿子阚培桐)口中听到很多他的英雄事迹。”65岁的杨秀云说,老伴阚培桐生前(2010年因病去世)经过对史料的梳理,经常和家里人讲述阚维雍的抗战故事。
阚维雍1900年出生在柳州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后,因感国家危亡,19岁的阚维雍弃医从戎后屡立军功,1942年升任国民党陆军131师少将师长,驻防在中越边境的南宁一带。
1944年夏季,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衡阳会战后,日军调集八个师团十余万人猛攻桂林。时率131师防御南宁的阚维雍,接到保卫桂林的命令后率部徒步向桂林开拔。
到达桂林的阚维雍,指挥部队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使用了毒气,6000名抗日将士被残害于岩洞中。在中正桥主阵地被日军突破后,阚维雍亲自指挥敢死队,奋勇逆袭夺回阵地。
1944年11月9日,阚维雍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十个昼夜,最终弹尽粮绝。在日寇重兵围困下部队大部伤亡,阚维雍最终自戕殉国,实现了自己“断头不作降将军”的誓言,年仅44岁。
次日,日军进城后,将阚维雍的遗体殡殓葬于桂林城防司令部,立一木牌写着:“支那陆军阚维雍将军之墓”,并对天鸣枪三响,以示钦敬。
“父亲常和我们讲起爷爷的抗战烽火岁月,我从小就很崇拜爷爷。”阚滔说:“这让我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认识。”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追晋阚维雍为陆军中将师长,并于1946年3月29日为其举行国葬。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先后追认阚维雍为烈士。1984年,中国民政部为其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家公是将军的事在家里一直是秘密,现在我们终于敢说了。”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并将阚维雍列为英烈,杨秀云很激动。她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熟知历史,不忘历史。(完)
专题:中国首设抗战胜利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