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资独资医院进入难解“看病贵看病难”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新华社8月27日)。有人高兴,“好事,对国内医院高昂的收费绝对有很大的冲击。”有人欢呼,“重大利好!国内医院只管救死扶伤,不管服务质量的时代不长了。”网络评论的乐观期许溢于言表,笔者阅之,却不知乐从何来。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舆论炮轰的焦点;而“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也备受民众诟病。那么,外资独资医疗机构的到来,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众所周知,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外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是来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也不是来搞慈善救济的,赔本的买卖它绝不会做。那么,可以预见的情形之下,外资医疗机构最可能切入的是高端医疗市场,简单地说,就是高收费、好服务——这也符合国外私立医疗机构的基本特征,服务无微不至,收费同样如此。如此看来,“对国内医院‘高昂’的收费绝对有很大的冲击”,无异于一场春梦。
再来说说“看病难”,国人抱怨的看病难,实际上是指上大医院看病难,找大专家看病难。而“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那是因为一个医生一上午要看40甚至60个号。为保证看病时间,外资医院对每个医生的挂号数量有严格的控制,一天只有十几二十个号——挂不上?往后约!在公立医院一个上午看完的病人,在外资医院可能需要3天,你说这是“难”还是“易”呢?
当然,外资医院的进入,绝不会对中国的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毫无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可能面临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外资进入中国设立医疗机构,可以带来资金和设备,却不大可能带来人员——绝大部分的医护人员,必然从国内、从当地招聘。而为了尽快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它不可能大面积招聘新毕业的医学生,也不可能去那些门可罗雀的初级医疗卫生机构挖人,最可能向公立大医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们伸出橄榄枝。暂且不说丰厚的经济报酬,可以预约门诊、手术,限制接诊人数;可以按时上下班,正常享受休假;可以不用考虑发表论文,整天忧心科研课题……就是这些,就足以让很多在公立大医院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怦然心动。不过,医生们追求职业尊严和成就感投入外资医院的怀抱,对公立医院来说意味着核心资源的流失,客观上也摊薄了普通老百姓享受专家诊疗服务的机会。
其次,外资医疗机构对于硬件环境和服务质量的严格要求,对患者就诊体验的高度重视,可能会倒逼国内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变革——“国内医院只管救死扶伤,不管服务质量的时代不长了”,这倒是值得期待的。以前,对医院来说,“治好病才是硬道理”;以后,可能既要能治好病,也要让患者有良好的个人体验。
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