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3名援藏干部受表彰 吃苦不讲标准特别能奉献
在近日召开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3名来自广东的援藏干部荣获“全国援藏先进个人”称号。他们持续弘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始终以老一代援藏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牺牲”的精神激励自己,为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
余云枢:三年建成50余大项目
1998年6月至2001年7月,余云枢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援藏干部的一员来到林芝地区。在他援藏的3年间,林芝地区八一镇焕发新容,有进藏考察的领导甚至感叹:“看到八一镇规划建设得如此美丽,城市功能如此完善,都会忘记身处西藏高原。”
初入藏区,余云枢就挑起八一镇援建工作的重担。在他手里,有50多个大工程大项目。如何在3年时间内完成全部援建工作,是摆在余云枢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余云枢攻克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工作。3年间,余云枢几乎放弃全部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完善方案、设计图纸、做好预算。
三年如白驹过隙,八一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余云枢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广东省建设委员会成为唯一一个援藏干部派出单位收到林芝地委、行署授予锦旗褒奖和感谢信的单位。荣誉背后,是不为人道的辛酸。西藏高原的精神激励着他,在每个岗位都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陈佩林:贡献553公里风景线
自打参加工作后,陈佩林一直奋战在广东省路桥工程及技术管理领域,是国内公路建设行业知名专家。2001年6月,作为广东省路桥建设的技术骨干,他参加了广东省第三批援藏工作。援藏三年间,陈佩林共参与了552公里各等级公路、61座桥梁建设工作,为雪域高原留下一座座美丽的风景。
陈佩林进藏20天后,易贡茶场公路发生严重塌方和泥石流。为尽快抢通公路,他头顶烈日,在塌方泥石流路段爬行跋涉了20多公里勘查情况。因为缺氧,体力严重透支,他不慎被绊倒,身体朝洪水滚滚滑去。千钧一发之际,他紧紧攀住一块岩石,同行的人立即赶来救援拉住他的手,才把他从悬崖边拉回来。死里逃生的惊恐并未让陈佩林退缩。
3年援藏,陈佩林洒下了他对雪域高原的一片深情,同时留下了三尖瓣关闭不严等后遗症。回到广东后,他仍心系林芝交通事业的发展。2005年他又受组织委托返回林芝援建南粤大道,2006年8月,一条投资2200万元长1.7公里的南粤大道如期建成。这是陈佩林留给雪域高原的又一道美丽风景。
吕雨:“我是一个地道的西藏人”
当吕雨最终被确定为援藏干部人选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年仅3岁的儿子被确诊为脑瘫症,必须及时、长时间地治疗。此时的他,还有向组织申请退出的机会。但吕雨没有申请,而是背起了赴藏的行囊——离开湛江的“小家”,去西藏林芝的“大家”。吕雨援藏的地点在墨脱。这里每年平均发生600次地震,天天有泥石流,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在墨脱,吕雨主持全县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他主导拍摄了《墨脱人民的期盼》电视专题纪录片,把墨脱现实处境及群众千百年来的梦想翔实地记录下来,成功争取国家立项并投资9.7亿元,让墨脱县的公路梦成为现实。
2008年10月,墨脱公路正式开建并在2013年10月竣工通车。公路竣工开通这一天,已经回到湛江工作的吕雨,通过电视台收看相关报道,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就是西藏人。”渐渐地,吕雨已经融入了西藏。就连回湛江向组织汇报工作时,时任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上下打量着黝黑壮实的吕雨说,你怎么越来越像西藏人了?吕雨笑着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藏人。”(记者任朝亮 通讯员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