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企晒家底将知情权还给公众
这样的面向社会的数据公开,对于国企朝向更符合公众利益的改革方向挺近,大有裨益
■ 雁君
财政部企业司28日公布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同比增长5.8%;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家底”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不妨作一个回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高地位,并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企,其家底如何,此前却从未能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无疑是国企信息公开与公众知情权的不可承受之重。就此而言,此番国企家底首次被公开,已然是一次盼望已久的回归,也是体现国企“公共身份”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梳理近两年有关国企改革的政策文件,这样的起底其实并不突兀。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还是《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公开,都表明国企的信息公开工作真在加紧步伐。
此次公布的国企财务决算包括国企户数和职工人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营业总收入和实现利润情况,以及上缴税费情况等,可谓是国企主要信息的大起底。这种公开,除了可让公众能够直接明晰国企的相关信息,起到监督作用,从长远来看,若能持续性“每年一晒”,就将形成具有比较性的国企大数据,为国企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如专家所言,这是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筑基之举”。
事实上,数据与信息的全面公开,对于国企内部的管理而言,也将起到倒逼与监督作用。如近日公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就进一步明确,国企主要领导,及国企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主要领导,均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显然,公开化的数据将为审计提供更为真实性的参照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数据公开,是面向全社会,而非是行业性的公开,其直接对应的是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当下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内部阻力与博弈之复杂可想而知。而这样的面向社会的数据公开,在某种程度上,将为国企改革引入社会性的参与和监督力量,或将改变改革博弈中的力量对比,对于国企朝向更符合公众利益的改革方向挺近,已然大有裨益。
当然,仅仅是面上的数据公开,还只是一个基础工程。如何从数据中去发现国企的问题,比如结构性问题、效率问题、经营问题等等,将对国企改革更具针对性。同时,除了总量上的公开,如何切实落实具体国有企业的数据公开,并实现公开的常态化、数据的精细化,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