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讹不了我的命”的可悲与可贵

2014年07月30日 16:3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我不救她,她很可能会死在我面前!”近日,广东东莞市虎门镇下着倾盆大雨,66岁的河南籍老太符金变突然跌倒在快车道上。途经的一辆越野车车主程善道见状后及时报警,下车扶起老人并在雨中撑伞守候,直到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目前老太已无大碍。(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基于成见的“恶意揣测”,让“扶不扶”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现实考题。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让见义勇为面临着诸多考验;面对需要帮助的弱者,一些人已经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面对身处险境、亟须救援的陌生人,不少过往的车辆选择了视而不见和冷漠离去。

  “扶不扶”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利他行为要形成长效机制,除了需要“恻隐之心”的人性闪光,更需要社会创造条件:当人们不至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太大代价的时候,他们才愿意伸出援手。虽然代价与收益的理性选择不符合“道德完美”原则,但这却是大多数人的行动逻辑。

  这一次,面对跌倒在快车道的老人,程善道同样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利益权衡。对老人的遭遇有着敏感反应能力的他,从朴素的人性良知出发,萌生出“扶一把”的想法。面对讹诈风险,程善道用“讹钱不讹命”来说服自己见义勇为。在生命和利益的天平上,程善道选择了宁可利益受损,也要救人一命。

  更难能可贵的是,程善道不仅做到了见义勇为,还做到了见义智为。装备行车记录仪也好,及时报警也罢,这位10年前见义勇为却被“倒打一耙”的私家车主,非但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而更加讲究见义勇为的技术和策略,既切实地做到了裨益他人,又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长期以来,人们将见义勇为置放在道德高地,不允许好心人有一丝一毫的利益考量,这不仅造成见义勇为的道德成本过高、缺乏行动推力,还大大增加了见义勇为的风险和成本。见义勇为成为 “曲高和寡”的稀缺品质,暴露出当下社会治理上的短板与不足——社会信任的缺失,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匮乏,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忽视。

  “讹钱不讹命”的可悲,在于“倒打一耙”对社会底线的突破,让好心人对陌生人有了戒备和防范之心;“讹钱不讹命”的可贵,在于明知往前一步就有利益受损的风险,好心人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讹钱不讹命”的果敢和底气,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却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杨朝清)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